戴上VR眼镜,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通过AI技术打造的立体3D模拟工厂,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可以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助力下,在工厂里任何一个角落走动、观摩,实现了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全景式学习……这是在AI技术加持下,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门职院”)和企业联合打造的虚拟工厂。
当下什么话题最火?AI话题定能占据一席之地。在AI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市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平台,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的浪潮中把握机遇,“接招”AI,重塑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未来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已成为关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命题,也成为越来越多江门职教人共同思考的问题。为此,记者连日来走访了我市各职业院校,在采访中发现,各职业院校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AI技术,通过专业升级、课程改革、产教融合等创新举措,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AI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吕中言
校企合作 培养AI工匠之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职业院校各专业对AI发展普遍有着较为敏锐的嗅觉,已纷纷开启AI探索之路。
然而,当一切刚刚起步,AI人才培养没有经验可循,师资、教材、设施等都是问题,不少职业院校的工科专业选择到企业中去,走产教融合路子,与企业一同成长。例如江门职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和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校企双方发挥资源优势,在产业学院内共同建设了虚拟工厂,通过AI技术构建出一套完整、囊括多条生产线的工厂生产流程,让学生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进行练习和实践。”江门职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副院长谭伟超介绍,该校还充分运用产业学院的资源优势,在专业课程中融入AI元素,如智能电机设计、智能控制技术等,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新增Python语言及其应用、机器视觉和智能化机器人等方向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人工智能分析应用、机器视觉和机器人应用等能力。
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江门一职”)计算机部则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材开发工作。设计了课程内容模块,涵盖《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导论》等核心课程。“我们还将AI技术全方位融入传统专业课程,以WEB前端设计专业课程为例,目前已引入先进的MarsCodeAI辅助工具,为教学带来了革新。”江门一职计算机部部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翁建勋介绍道。
“代码错误是我们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阻碍,现在,当我们完成前端代码编写后,MarsCodeAI能迅速进行扫描。一旦发现我们在JavaScript代码中遗漏分号、拼写错误函数名,或CSS中属性值书写错误等问题,就会精准定位错误位置,给出详细错误提示,大幅减少因低级错误导致的调试时间,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江门一职计算机部学生陈海强表示,团队项目开发中,MarsCodeAI还能对合并后的代码进行整体检查,敏锐识别不同成员代码风格不一致的地方。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目前所有教师都学会了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AI功能,为学生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和练习任务。例如,对于建模基础薄弱的学生,AI会推送更多基础建模的练习和视频讲解;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提供复杂模型的设计案例和拓展任务。
“该功能还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课程参与度。如课程签到率、作业提交时间、在线学习时长等数据,真正实现精准教学。”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AI技术动力
从去年开始,江门市技师学院广告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教师会引导学生运用AI图像生成算法辅助文化产品包装设计,借助AI生成海量创意草图,最后师生进行手工细化推出成品,让产品在数字化加持下焕发新的商业活力,持续激发学生多元创新思维……
除了工科专业外,我市职业教育的非工科专业同样通过多种方式拥抱AI,同时创新手段,激发学生学习AI技术的动力。如江门一职会计专业除了陆续开设“财务共享”“财务数据分析”“财务机器人”等与AI相关的专业课程外,还促进考证项目对接AI,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企业财务与会计机器人应用”“智能财税”“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等“1+X”职业技能考证的试点。
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工贸职校”)电子商务专业则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2024—2025第一学期中,该专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畅享杯”全国数字商业技能大赛AIGC电子商务运营竞赛,借助竞赛主办方(中教畅享企业)提供的AIGC电子商务运营系统开展实训,借助AI技术完成AI智能定价、AI智能创意、智能流量获取与客户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模块的实训。
“例如在AI智能定价模块,我们可以利用AIGC电子商务运营系统中的AI智能定价工具,并根据商品的历史销售数据、市场动态、竞争对手价格等多维度数据,构建动态定价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如线性回归、深度学习中的LSTM模型)分析和预测价格变化趋势,从而实现精准定价。”工贸职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李佳倩说,最终,她和队友在AI技术的帮助下,成功斩获该项赛事全国选拔赛二等奖。
助力教学 “智能助手”让教师回归教育初心
未来,AI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采访中,不同教师对此有不一样的看法,但他们普遍认为,职业院校教师未来不会被AI取代,但AI会接管“知识搬运”,成为教师们越来越优秀的“智能助手”和“共创伙伴”,以及成为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伙伴,从而让教师们有足够的空间回归教育初心。
“例如,在网页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AIGC工具快速生成教学案例和项目原型,将更多精力投入课程设计、学生个性化指导及创新思维培养方面,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学生则能通过AI辅助完成基础性任务(如代码生成、配色方案设计),从而专注于高阶能力培养(如用户体验优化、项目策划)。”工贸职校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未来AI难以取代职业院校教师,但在AI浪潮下,所有职业院校教师都需要有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新技术的心态,否则仍会跟不上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
采访中,多位教育人士坦言,在我市职业教育领域,AI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要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展望未来,一是要建立课堂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因为AI技术迭代速度快,专业课程内容必须要跟上,要及时融入新技术,帮助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掌握AI工具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另外,还应在公共课程如‘信息技术’课程中增加AI内容,提升学生运用AI的基础能力。”江门一职教务处副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梁锦芳说。
“未来各职业院校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提高其实用性和易用性,进一步升级AI技术支持下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智能模拟等教学手段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引入更多的真实数据和案例,使虚拟仿真实训更加贴近实际生产和工作场景。”谭伟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