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一周,我就开始紧张,失眠……”“回到工作岗位上,有好几天脑袋都是蒙的,不知道哪件事开始做起。”不仅是学生,教师同样可能会有“开学综合征”。开学初期,茫然、焦虑、压力让不少老师“支棱”不起来。
正如“00后”陈老师所说,老师也是需要被关怀的普通人。由此,从学校的暖心活动到教师的自我调节,校园里上演了一场场“守护园丁”行动。
文/陈慕欢 雷晔宇
自我调节 “支棱”起来对抗焦虑
“假期好好地放松了一段时间,可开学前几天,心里突然紧张起来。别说学生不想开学,老师也有点不想开学。”作为仅一年教龄的年轻教师,陈老师坦言,做班主任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从班级管理到学生成绩,琐事繁杂,责任重大。为了缓解焦虑,她常常默念:“我是老师,‘支棱’起来,坚强起来。”
陈老师摸索出一套“自救法则”:上班时间高效处理事务,下班后坚决给自己留出喘息空间。她还会和朋友吐槽,向同事请教效率技巧。“保持心情好,才能不被压垮。”她总结道。
邓老师在一所民办中学任教已有5年,但每个学期的“开学综合征”依然明显。“想到要开学,我就特别焦虑,晚上睡不好,甚至会做噩梦。”她表示,开学初期有家长频繁询问孩子表现,甚至干预教学工作,让自己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相对于学生的‘开学综合征’有家长、老师的关心,老师的‘开学综合征’常常是被忽视的。”她认为,成年人同样需要情绪疏导和支持。
除了年轻老师,从教27年的梁老师,面对开学同样有“心理包袱”。“假期结束回到岗位上后,就像从慢车道突然驶入高速公路。”她表示,管理学生是最大挑战,比如如何帮学生与手机“断舍离”,如何识别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时担心自己精力不够,会耽误学生”。
此外,梁老师还需要调整个人状态:从假期“自然醒”切换为“五点半闹钟”,平衡家庭与工作的拉扯。“开学头两周,整个人像绷紧的弦。”她坦言,“但看到学生慢慢进入状态,压力会转化成动力。”
学校关怀 暖心活动缓解紧张情绪
面对普遍存在的“开学综合征”,学校和老师们都在积极寻找应对方法。
蓬江区杜阮镇龙溪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陈小婷分享了学校的暖心举措:开学首日不上课,开学典礼上,师生们一起舞狮、放风筝、玩游戏;下午全校一边吃糖果、爆米花,一边观影,并在其中渗透思政元素。“轻松的第一天,让大家找回‘喜欢学校’的感觉”。
蓬江区发展小学专职心理老师黄健珩也表示,老师们经过一个较长的假期,回到工作岗位,难免会茫然。教师要允许自己有过渡的时间,同时学校也要循序渐进,调动教师的归属感和积极性。蓬江区发展小学在开学初期开展了“守护天使”心理团建活动,通过两两配对,每位教职工既是守护者,也是被守护者。“守护天使”们以各种方式传递温暖,比如送上一杯奶茶、写一张“心灵鸡汤”便利贴等。“这样的暖心活动为老师们创造了一个表达关爱、接收温暖的机会,有效缓解了老师们的‘开学综合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黄健珩说。
多方合力 为教师撑起“心理防护伞”
江门市人大代表、蓬江区棠下镇中心学校校长骆昌云认为,为教师撑起“心理防护伞”,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教师首先要正视情绪,积极面对压力。”骆昌云建议,老师们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倾诉等方式放松心情,并制订短期和长期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应对开学初期的忙碌。
在学校层面,骆昌云强调要营造温馨的工作氛围,积极开展教师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激发工作热情。“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循序渐进地安排工作,避免施加过大的压力。”
在社会层面,骆昌云呼吁家长和社会多给予教师理解与支持。“家长可以给予老师更多信任,协助调整孩子的状态,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期。”他还建议相关部门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减少不必要的非教育教学任务,为教师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教学。
“只有教师状态良好,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骆昌云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