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镇街
上一版3  
深耕“农文旅” 拓宽“振兴路”
让老年人吃出幸福感
让游客享受乡村“慢生活”
喜报送上门
守护师生安全与健康
为绿美建设贡献银发力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2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赤坎镇红溪村发挥优势整合资源
深耕“农文旅” 拓宽“振兴路”

    2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赤坎镇红溪村的鹰村营地,只见不少市民群众趁着周末前来品尝咖啡,静静欣赏乡村美景。“这个营地毗邻赤坎华侨古镇,风景优美,喝着咖啡赏风景,感觉工作一周的疲惫都消除了不少,太舒服了。”开平市民黄小姐坦言,“乡村+咖啡”,喝的是“情绪价值”。

    据了解,近年来,红溪村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发挥毗邻赤坎华侨古镇的区位优势和优美乡村环境等资源优势,狠抓环境优化、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古镇观光+休闲乡村游”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目前成效已显现。

    江门日报记者 李淑珩

    狠抓环境提升

    提升乡村颜值

    在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红溪村十分注重环境整治工作。

    赤坎镇高标准编制《开平市赤坎镇红溪村村庄规划优化提升(2022-2035年)》,明确产业和旅游发展定位目标,着力抓好农村绿美生态建设和乡村风貌整治工作。

    “我们充分利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组织党员带头参加义务植树,积极构建绿美新格局。2024年新种树木1317棵。”红溪村党支部书记关金源表示。

    该村还以赤坎古镇周边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一期)建设为契机,主动谋划村庄发展,根据各自然村的资源禀赋、文化内涵等实际情况,完成红溪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据关金源介绍,该村分类打造特色精品村1条、美丽宜居村3条、干净整洁村6条,累计完成农房外立面微改造及风貌管控提升共160间、“三线”整治5.15公里、“三清三拆”260间、“四小园”建设39个、垃圾清理1500吨、雨污分流和巷道建设5.1公里、水塘护栏整治2.3公里,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得到明显提升。

    鹰村、北兴村等自然村在修建鱼塘护壁的过程中,采取主动补偿或减免鱼塘租金的方式,弥补养殖户的损失;莲蓬村村民自筹5000元捐赠给村委会,专门用于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鹰村村民主动拆除自家庭院围墙,让出部分空间,用于拓宽入村道路……红溪村通过积分制、清单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基层治理模式,引导群众、无职党员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同时,该村积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通过盘活红溪小学物业,建设自助图书馆、篮球场、停车场等文化休闲设施,大幅提升村民享有医疗、教育、交通等服务的便利性。

    狠抓资源整合

    提升产业价值

    如今,赤坎华侨古镇和梦回开平·侨海华韵街区的日益火爆,为红溪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该村积极承接景区流量,提升村集体收入。

    据了解,红溪村抓住临近赤坎华侨古镇景区入口的优势,利用村内闲置地,在鹰村、长安村、莲蓬村、大蓢村等4个自然村设置停车位,不仅解决游客高峰期的停车难问题,也提高了村组集体经营性收入。红溪村还成立开平市红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配合赤坎镇政府,整合盘活碉楼、闲置农房、村边建设用地等资源招引农文旅项目。

    据悉,赤坎镇按照“一核一区一带”发展规划,利用红溪村现有资源,引入鹰村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投资3000万元,采取“镇政府+项目公司+村集体+村民”共建共创共享的模式,发展建筑研学基地、精品民宿、露营地等业态,致力于打造成为开平具有人文艺术情怀的“田园乡村”。

    鹰村营地是鹰村田园综合体的首个项目,以碉楼为舞台,以田园为背景,提供碉楼茶咖、萌宠互动、特色美食、乡村音乐、篝火围炉等丰富体验内容。自今年1月开门迎客以来,营地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邂逅乡村“慢时光”,屡获好评。此外,红溪村还积极利用流转整合的农田,引入江门市供销社建设示范性供销农场,探索“社村”融合,将丝苗米种植、深加工、旅游手信销售结合起来,提高产业附加值。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