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要锚定目标、坚定信心,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再造一个强富绿美新台山。
如何再造一个强富绿美新台山,镇街是“主战场”。各镇(街)围绕新一年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台山实践的新篇章。
台城街道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
台城街道作为台山中心城区,将抢抓“大桥经济”机遇,奋力前行,为台山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度融入江门“8+N”产业集群布局,推动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高端智能制造三大支柱产业聚链成群。绿岛风公司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江口电机等13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特一药业通过“揭榜挂帅”突破技术瓶颈,台山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扩容至15家。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全年计划引进超10个亿元项目。
做优现代服务业。以北部产城融合区为纽带,提速现代仓储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与昌大昌供应链、普洛斯物流等本地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持续提升东区、新南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商圈商贸水平。提质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优化完善养老服务,运营好长者饭堂,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
提速奋战“百千万工程”。有序推动老城区、南新区、北部产城融合区错位发展,完成“十四五”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加快西湖片区“三旧”改造,全力推进高品质新居住示范区建设。建设台城河至金星湖湿地公园的城市慢行系统。将桂水年华项目打造成“科普+科创”新地标。活化利用新宁铁路大亨站、官步里驿站旧址,持续擦亮侨乡文旅IP。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以提升社区服务力为重点,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将城南乐家园就业驿站打造成为江门“大党委+就业驿站”示范点。成立台城历史文化街区流动党员党支部,探索共驻共商、互融互促的商圈党建新路子。加强各部门联动,加快形成“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抓好农贸市场和临时摆卖点规范整治、流动摊贩规范管理等工作。完善“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陈素敏)
大江镇
把握“关键点” 推动制造业升级
大江镇将锚定“工业振兴、强镇富民”目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把握“关键点”,推动制造业升级。围绕工业重镇定位,优化工业集聚区规划,实施产业强链、招大引强、人才引育行动。重点推进江东工业集聚区4个在建项目,力争今年上半年动工,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工业投资12亿元的年度目标。建立“临规”企业名录库,重点培育京邦新材料、金桥再生铝等企业,力争5家企业入库。紧盯金属新材料产业,以金桥绿色铝合金项目为牵引,深化产业链招商。依托省级创新平台和基地,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协助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二是紧扣“突破点”,建设现代化圩镇。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化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争取专项债资金支持,升级基础设施,确保江东工业集聚区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工程年内动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收储40公顷(600亩)工业用地。抓好圩镇空间优化和配套服务升级,实施益兴路品质风貌提升、公益水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强绿美生态建设,年内新增绿植8800棵。
三是找准“切入点”,促进农文旅融合。挖掘特色农产品斗洞慈姑、菱角等,谋划实施农文旅融合项目,开发采摘体验、文化展览等活动。依托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和大师名气,推广红木家具文化。推动侨乡文化城项目建设,打造文旅综合体。谋划江山多骄国际文旅展贸城新业态引进,打造台山北部旅游集散中心,助力“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李嘉敏 大江宣)
水步镇
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水步镇正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新型城镇化为目标,致力打造“科创新城,活力水步”现代化城镇。
以“拼”的决心应对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水步镇深入实施“八镇联动”战略,依托工业新城平台壮大经济规模。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领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力争工业投资突破4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达到260亿元以上。加快土地开发,盘活低效用地,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完善产业配套,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满足产业园区需求。
以“闯”的劲头把握机遇。水步镇借助“百千万工程”东风,以产城融合为核心,强化典型镇村培育。围绕美丽圩镇建设,推动旧圩镇改造升级,加快台鹤中路街区活化和商业综合升级,推进镇中心小学二期工程建设。深化示范村培育,美化人居环境,整治沿线景观,依托国道G240线、旧高铜线等7条主次干道开展“镇村一体绿化”大行动。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思路,因地制宜推行“光伏+”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农文旅融合方面,紧抓“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机遇,力促“在水一方”“小稻城”等项目建设,引导汇衢生态园、半岛营地等文旅项目上半年开门营业,打造“15分钟文旅圈”。
以“快”的速度实现突破。水步镇第一季度已招引重点项目5个,接下来,将全力以赴抓项目落地,加快沃和盛、嘉加旺、三强二期、鸿特增资扩产、宁济医院等项目建设。同时,聚焦企业诉求,提供精准服务。领导干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强化帮办代办、政策宣传等职责,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陈素敏)
四九镇
推进工业强基 挺起发展脊梁
四九镇将紧扣“强工铸基、兴农拓旅”战略,全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工业强基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全面做强产业支撑,重点支持顺磁科技等新投产项目,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加速大健康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开发更多四九特色大健康产品。实施园区提质行动,加快推进农副食品物流基地项目,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大力推进长龙工业园区扩园,做好产业规划及招商计划。全程跟进德渝等意向增资、落户项目,抓好用地保障,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加快推进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工投产。
以特色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做好“土特产”文章,重点推动鸡爪芋、魔芋、白云茶等特色农产品拓展市场。依托科研机构力量,推进鸡爪芋药品、食品研发,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抓好魔芋规模化种植,加快魔芋加工基地建设,力争年内完工投产。全力做好白云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引入社会资本,在东冠、上坪等村铺开白云茶种植。
以文旅融合激活全域发展新动能。抢抓机遇,加快东方村民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与星海音乐学院共同办好艺术实践基地。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四九影视城,为市民、游客创造优质的旅游环境。做好碧道光伏长廊、“四好农村路”等建设,深化文化赋能,探索开发艺术文创产品。办好第三届艺术嘉年华,打造“艺术四九”文旅IP。
以圩镇提质铸就发展新样板。完善城镇建设规划方案,抓好“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落实志愿者服务、“村庄清洁日”等机制,助力人居环境换新颜。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改造县道X801线等乡村公路。全面梳理盘点永兴新街“三线”、外立面待整治区域,提升示范主街沿街外立面风貌,努力打造美丽圩镇“七个一”样板工程。
(李嘉敏 四九宣)
三合镇
全力打造大湾区“硒泉康养”旅游名镇
三合镇将紧扣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打造大湾区“硒泉康养”旅游名镇。
在产业强基方面,三合镇将建强实体平台,全力促成东建重工、河朗玻璃、志高兴扩建等重点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并深挖资源潜力,推出19宗优质地块,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引进更多优质企业,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聚焦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以国峰耐磨金属为引领,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在做强特色产业上,三合镇将依托“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突出“三合硒泉康养”品牌建设,全力推进腾奕颐养温泉城文旅项目3月前动工建设,推动凤乡玉怀文旅项目二期年内完成投资3000万元。同时,发展特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打造大湾区“硒泉康养”旅游名镇。
为优化营商环境,三合镇将推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那金工业园道路工程建设及周边基础设施升级,推进园区提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镇村协调发展方面,三合镇将推进省道S367线(同乐路段)南侧辅道、那金污水处理站等工程项目建设,补足城乡基础配套短板;坚持每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麻黄鸡、黄金果等高附加值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乡村产业。
此外,三合镇将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筑牢安全屏障,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镇大局和谐稳定。
(李嘉敏 三合宣)
白沙镇
科学谋划产业布局 力促产业协同发展
白沙镇将紧扣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实施“三并进”策略,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力促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工农文旅齐头并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传统制造业方面,支持金属制品、纺织成衣等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永全五金增资扩产项目、山度士食品项目等落地建设。在农业方面,依托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白沙园区,深化农业融合发展,扩大特色种养规模,如养殖蛋鸭、狮头鹅等,并延伸产业链,培育更多白沙特色农产品品牌。在文旅方面,紧抓“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机遇,深挖非遗、侨乡文化等资源,开发乡村研学、生态康养等新业态,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推动引资引智融合并进、新兴产业落地发展。积极招商引资,聚集智能制造、新材料、冷链物流、预制菜等新兴产业领域举办招商推介会,精准对接目标企业。打造产业创新平台,支持元通新材料、沃泰环保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新技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联合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开展家禽健康养殖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推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推动镇村企携手并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速。加快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白沙园区一期(启动区)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园区路网体系,推动渔乐圈水产等超亿元项目落地。深化美丽圩镇建设,做好乡村绿化工作,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用好驻镇帮镇扶村机制,集中优势打造典型村,发挥龙头农业企业作用,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推动冲泮强村公司稻谷加工项目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联农富农。
(李嘉敏 白沙宣)
冲蒌镇
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冲蒌镇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以民生福祉为根本,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全力以赴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聚焦经济突破方面,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机遇,全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优化提升红岭工业区基础设施,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在产业引进上,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推进项目提质增效,加速海燕新材料、富生高汇装配式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在优化服务效能方面,致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通过做好“妈妈式”服务,完善专班服务机制,将主动服务落实到具体工作和行动。持续关注精诚达、威利邦等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加强服务对接。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技改等难题,确保各类惠企政策精准落地。
在推进产业融合方面,充分发挥南瓜产业“黄金链”发展模式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延长产业链、创建品牌等一系列举措,深度挖掘冲蒌南瓜、黑豆、冬瓜等特色农产品价值。联动片区资源,优化冲蒌旧街店铺管理,擦亮云吞、大包、编织等特色品牌,打造“体验+休闲+教育”多元化农文旅模式。
在完善基础建设方面,全力抓好典型村培育,力促实现“良田集中连片、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开展圩镇旧街品质提升改造,推进圩镇客厅暨粮仓咖啡项目、西坑村绿色栈道项目等。
在优化公共服务方面,织密民生保障网,加强卫生院医疗卫生设施设备、服务功能及诊疗环境升级,推进冲蒌镇中心小学饭堂、长者饭堂升级改造,发挥圩镇客厅、李云扬伍乃茵生平事迹展等作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陈素敏)
斗山镇
以“三势”汇聚发展合力
斗山镇将以“三势”为强劲动力,汇聚发展合力,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在现代化建设浪潮中勇立潮头。
在拔节“起势”方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致力打造经济新型增长极,全力协调推进江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丝苗米产业园、鳗鱼产业园核心区三大专业产业园高质量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持续锻造“种养+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销售”全产业链。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多方协调做好企业用地、用人、能源供应、审批等方面保障,支持徐龙、三珍等优势龙头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精准发力靶向招商,深入研究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等产业上下游关系,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和链主企业招商。
在合力“聚势”方面,实施“百千万工程”,提速攻坚典型镇村培育建设工作,聚焦镇村风貌提升、交通秩序改善、“三线”整治和卫生保洁等关键领域,常态化优化拓展生态、生产、生活格局。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优化提升乡村发展硬件设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拓宽农民多元发展的创业就业增收渠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扬帆“乘势”方面,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绿稻农场、优果果业、生态农场等家庭农场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智慧农耕”,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探索开展斗山河北岸疍家渔村整体环境整治、产业配套场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文旅设施建设,推动“沉睡资产”变为“致富阵地”。聚焦传统渔村文化与现代旅游服务互融互通,加快推进深湾渔家精品民宿项目,力争今年5月前对外开放。
(陈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