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纵深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
深江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构建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护航43万人次平安出行
江门市查处OBD作弊案
入选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典型案例
从“引进来”到“强本土”助力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2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用新经济新业态吸引年轻人才创业就业
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许涛

    青年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是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当下热门的直播电商、露营经济、咖啡经济、新能源等新经济新业态,以及青山绿水环绕的生活环境,对在都市长大的年轻人有着强大吸引力。

    基于此,市人大代表钟淑华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领衔提交了《关于利用新经济新业态吸引年轻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在优美风景中布局优质经济、搭建广阔舞台、创设新型工位、打造强力磁场,活化利用乡村闲置资源,探索出一条吸引青年入乡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的新路径。

    《建议》得到市人大及市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对建议进行重点督办,牵头办理(主办)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确保《建议》有效落实。

    以产业为驱动

    厚植青年成长沃土

    江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风景优美。钟淑华建议,瞄准乡村产业体系迭代升级,大力招引元宇宙、新能源、新零售、新文娱等细分领域的新经济业态进驻,以产业带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持续拓宽生态产业化渠道。同时,在绿水青山间布局民宿、露营地、户外水上运动等业态,打造一批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时尚业态和工作场景,推动青年创业就业与产业持续发展相辅相成。

    对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省内首创成立乡村工匠、产业工程师联盟,打造高质量培育平台,帮助更多乡村产业青年人才申报职称。依托江门市产业工程师联盟,五邑大学还与开平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江门创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重点企业共建“卓越匠心班”,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优先录取到共建企业,或延伸录取到产业链其他企业,实现多方共赢。

    此外,我市积极打造“民宿+文旅”模式,创造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机会。去年初,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台《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对新建成并对外经营且符合条件的民宿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发展乡村民宿。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精品民宿135家,初步形成新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以平台为基础

    拓宽青年发展空间

    人才,往往更注重寻觅实现价值的舞台。青年人才引进来,要想留得住,还得“事业留人”。钟淑华认为,应夯实新经济平台基础,拓宽年轻人发展空间,让江门乡村成为青年人才记得住乡愁、干得了事业的温馨港湾。

    围绕该条建议,我市一方面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积极培育专业镇创新发展,着力建设县域产业载体;另一方面结合本地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实验室体系,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吸引青年入乡发展主阵地。

    目前,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等10多个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中国农科院华南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国热科院江门院区试验基地等高水平科研平台,现已通过科技部验收;台山(鳗鱼养殖与深加工)、鹤山(畜禽养殖)成功创建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全市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2家,涉农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8家、博士工作站14家。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质升级行动,培育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康养、农村电商、数字农业等乡村经济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海洋强市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成为全省试点,开发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全球最大江海两用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交付使用。

    以政策为支撑

    解决青年干事之忧

    优越的基础资源,是吸引青年返乡创业的重要前提,全方位的人才保障体系则是青年留在乡村的必要条件。《建议》指出,要构建体系,健全政策,完善青年人才管理及服务方案。

    “我们要出台、优化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等系列新政,为青年到乡村发展构筑起县镇两级的全方位人才保障体系。”钟淑华说,同时围绕“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工作标准,探索出台《青年人才全周期政务服务管理实施方案》,提供全方位、全要素的青年人才服务。

    此建议得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我市青年人才政策体系建设的完善。去年,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新30条”,强化产才融合,加大青年人才引进支持力度。

    此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团市委、市人才工作局等部门,持续深化扩展“邑青联盟”分部建设,举办“乐业五邑 就在江门”之学子留江、博士大讲堂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营造“就业何必去远方,江门就是好地方”氛围,引导青年人才留江返江发展。

    人才服务方面,我市建设江门市(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窗口),为乡村青年人才提供46项政务服务事项绿色通道服务;搭建“侨才通”人才服务小程序,组建专业化人才管家服务团队,实现24小时不断线交流;链接全市旅游景点、餐饮美食、酒店住宿等人才服务站点超100家,为乡村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对于《建议》的办理情况,钟淑华表示满意。她说:“政府和相关部门做了不少事情,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吸引人才回乡是项长期的工作,我也会继续关注。”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