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集聚场所,增加了诺如病毒感染发生风险,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场所。近期,部分地方报道诺如病毒感染有增多的趋势。那么,诺如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该如何预防?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消化专科副主任医师张丽霞。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卢嘉伟
传染性强 潜伏期短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的一员。它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人类的胃肠道系统,一旦成功入侵,就会引发急性胃肠炎,让人们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一系列症状。其威力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密集的人群中,能迅速掀起一场“胃肠风暴”。
若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遭它污染,或水源受它侵扰,那么食用或饮用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的人,就极易成为它的下一个“目标”。
张丽霞介绍,诺如病毒具有变异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剂量低等特点。潜伏期一般是12—48小时,引起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有部分病例会合并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
张丽霞表示,诺如病毒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续2—3天,通常不会表现为重症,但可能会出现脱水。而且个别老人或孩子可能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所以,遇到比较严重的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据悉,无论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还是间接接触被这些呕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毛巾、餐具等,又没有及时洗手,那它就有机会进入其他人的体内,开始它的“侵袭之旅”。感染者呕吐或腹泻时,它会随飞沫散入空气,形成气溶胶。一旦有人吸入,便有可能“中招”。
张丽霞介绍,诺如病毒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染,其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常温下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天,在低温环境下能长时间存活。做好患者呕吐物和排泄物以及污染环境物品的规范消毒是预防诺如病毒传播的关键环节,但诺如病毒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较强,酒精对其无效,应选用高水平消毒剂或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比如含氯消毒剂等。
勤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的关键
说到攻击对象,诺如病毒对所有的人群都“一视同仁”,不过它对有些人群更“情有独钟”,比如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集体生活者以及卫生习惯差者。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处于流感高发季,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发烧、呕吐后,就第一时间给孩子吃奥司他韦等流感特效药,其实从一开始就用力用错了方向。张丽霞提醒:“如果孩子在发烧之外还出现呕吐,尤其是家里人接连出现上吐下泻,更加需要防范和警惕诺如病毒感染。”
虽然诺如病毒很厉害,但人类并非束手无策。对于科学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广东省疾控中心建议做好以下几点预防控制措施:
1、勤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2、确保食物新鲜、干净,避免食用变质、过期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特别是海鲜类食物。水果和蔬菜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食用。
3、定期对校园和生活环境进行清洁及消毒,特别是公共场所(如教室、食堂、宿舍等)。对于患者呕吐物和排泄物要规范处理,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的物品和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4、在诺如病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周围有诺如病毒感染者,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避免接触其呕吐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
5、孩子感染后,建议立即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杜绝带病上学或上班,患者应单独用餐和休息,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
6、学校、托幼机构等也要落实食品从业人员、保育员常态化健康监测和诺如病毒感染健康筛查,尽早发现和排除带病上岗隐患。
7、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升身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