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2025江门两会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代表、部门面对面 提办效果实打实
“工业+服务”江门香港携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赛事经济赋能城市发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经济高地
300余名市人大代表昨日报到
“一米高度”看侨乡发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2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政协委员廖永通:
以赛事经济赋能城市发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经济高地

    □江门日报记者 刘淑君

    昨日,江门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香港焯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香港未来产业加速器有限公司共同创始人及董事廖永通表示,江门具备发展体育经济的独特优势,应深挖特色,通过赛事经济、明星效应与文旅融合,建设体育产业强市。

    不久前,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体育经济。  

    江门素有“排球之乡”的美誉,廖永通建议,江门可重点培育排球等优势项目,强化品牌效应。“可引入国家级运动员建立工作室,开展校园培训、经验分享会,形成球星带动梯队培养的良性循环。”他表示,香港培育金牌运动员的经验证明,长远规划与梯队建设是体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江门凭借区位优势和体育资源,成功举办排球、跳水、击剑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为城市带来了广泛关注。廖永通指出,江门需进一步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运动员延长停留时间在江门培训、消费。例如,通过优化赛事安排、增设训练课程,将短期赛事拓展为持续数周的体育消费场景,激活消费新动能。

    此外,廖永通表示,体育经济需与文化、旅游深度联动。他以个人长跑经历举例,提出设计“体育+文旅”特色路线,如依托侨乡文化底蕴开发主题赛事,吸引参赛者在赛事前后深度体验侨都文化,实现“一场赛事带动多日旅游”。

    针对当前江门体育特色不突出的短板,廖永通认为,需立足优势项目,以成绩提升关注度,逐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体育经济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政府、企业与社会共同参与,制订10年甚至更长期的培育计划。”他建议,江门可整合资源,推动体育培训、赛事运营与产业孵化协同发展,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经济高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