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犹如强劲东风,为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江门市教育系统积极响应,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各教育工作者立足岗位,围绕“锚定方向、铸魂育人、创新驱动、强师筑基”等方面畅谈感悟,凝聚共识、谋定举措,奋力书写教育强市建设新答卷。
文/娄丹 吕中言 曾婧
锚定方向 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全省教育大会为江门市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明确目标。江门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梁凤琼表示,江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挥侨乡资源优势,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同时,深化“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优化教育公共服务,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推广科普研学,实现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全覆盖;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用,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中职与高中教育融合发展;推动五邑大学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江门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蓬江区委教育工委书记,蓬江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正华表示,将从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优化集团办学结构、实施“励耘强师”工程等四个方面着力,开创“励耘蓬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江海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海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王英华表示,将建立人口动态适配机制,加快外海中学、礼乐中学改扩建工程,推进乐贤中学建设,确保全区公办学位超5.3万个,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
新会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端说,将积极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动科技创新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一核两心、多点融合”大湾区国际职教城,加快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台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台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永新表示,将加快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新增公办学位2600个;纵深推动“名校+”扩优提质工程、县中振兴计划、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等多项教育改革落地见效。
开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飞表示,开平市教育局将从立德树人、优质均衡、师资队伍建设、巩固“双减”成果、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百校联百县”、校园安全等七个方面抓紧抓实,努力“让开平教育强起来”。
鹤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鹤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永炜表示,将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打造“三课三融三全”思政品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优质公办学位,改善寄宿制学校住宿环境,力争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
恩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恩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素贞表示,将聚焦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督导评估、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验收、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中期考核发起“三大攻坚”,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铸魂育人 构建“大思政”育人新生态
育人先铸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江门市第一中学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思政课教师蒋嘉骏表示,要积极探索优化思政教育方法,构建“贯通式课程体系”,强化“沉浸式体验场域”,构建“融合式育人矩阵”,让思政教育更具深度、趣味和实效,育好时代新人。其打造的时政热点评述、模拟法庭体验、博物馆里解密、党史戏剧演绎、政协提案撰写等思政活动形式多样有趣,让学生沉浸其中,实现了“身体在场、情感在线、价值入心”的效果。
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又红认为,要强化多元课程育人,开展丰富活动育人,依托评价体系育人,在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下功夫。为此,该校构建了“紫慧”课程体系,涵盖厚德、善学、善体、尚美、勤劳五大领域;开展了包括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月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完善“五品少年”评价体系,评选美德、善学、体育、才艺、劳动、创新等“紫中之星”,有效推进“五育并举”。
江海区景贤小学校长莫斯汝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理想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为学生的成长筑牢根基,要坚定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回归教育铸魂育人的本质。
创新驱动 打造拔尖人才培养高地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强省建设的关键任务。对此,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麦剑平认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关键是要有“大先生”作支撑,同时以创新培养模式为核心,依据实际整合优化资源,突破校内局限,探索“校内+地区合作”新模式。作为学校管理者和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她将带领团队改进教学方法,遵循学生思维规律,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培养创新思维,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助力。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教育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江门市蓬江区里仁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万川表示,该校将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的新范式;以跨学科主题劳动科学实践为主线,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综合性的学习场景。通过STEM课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素养。
莫斯汝也认为,创新发展是教育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努力践行大会精神,积极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优化课程体系,借助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强师筑基 锻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江门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丁玉华认为,要从修身养德、专业阅读、课例研究、反思写作、实践创新五个方面,着力培养教师队伍。同时,引领教师践行“三读”“三耕”“三立”,成长为有思想的实践者、有发现的研究者和有创新能力的变革者,牢记育人使命。
在师资培养方面,麦剑平认为,除中小学校自身加强培养外,师范院校也应加强师范生培养,尤其是与中小学校合作设置衔接课程,对新教师入职前三年,从师德、学识、育人情怀、教育智慧和社会担当等多方面进行培训,为培育“大先生”打基础。江门市第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教育集团总园长李爱东表示,幼儿园应完善教师的培养机制,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发挥示范幼儿园的引领作用,以标杆发展为目标,引领教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师资培养方面,各县(市、区)也都有相应的举措,如蓬江区实施“励耘强师”工程,江海区扎实推进“新强师工程”,鹤山市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全面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特色办学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各学校立足自身特色,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中学将强化多元课程育人、开展丰富活动育人、依托评价体系育人,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七小学以“七彩文化”为抓手,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如德润赤心、智启橙光、体跃金辉、美沁青韵、劳铸紫魄等,发挥“七彩文化”的调色盘作用,将五育元素转化为鲜活的教育场景;恩平市冯如小学大槐分校秉承“茶礼养德”办学理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如秉承“茶礼养德”的办学理念,将茶礼中蕴含的谦逊、包容、礼仪等品德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作为省级“双名工作室”和省级首批优质教育集团,江门市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通过资源共享、师资培训、课程共建等方式,带动五邑地区学前教育协同发展,致力打造学前教育的优质范本。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忠林表示,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将积极响应大会号召。一方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全力推动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化发展道路,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接轨;另一方面,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全新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致力为学生营造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环境,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全省教育大会在江门教育系统引发的热烈反响,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江门市教育系统将以大会精神为指引,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广东教育强省建设和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江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