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黄家河认为,发展沉香产业,对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源,加快绿美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百千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沉香是珍贵的中药材,也是高附加值的林产品,兼具经济与文化属性,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协同发展以及乡村经济多元化等方面潜力巨大。“从种苗繁育到采伐收割,再到精深加工,沉香全产业链均需要大量用工。”黄家河说,发展沉香产业,有助于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也为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形成了全链条就业吸纳模式。
发展沉香产业,江门有优势。江门光、水、热充沛,为沉香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全市林地面积广阔,商品林占地逾25.6万公顷,其中桉树种植面积约16万公顷,占比逾60%,林分改造潜力大,为沉香种植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黄家河认为,江门要借鉴沉香产业先发地区海南省和广东省茂名市、惠州市规划经验,结合林分改造和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实施“退桉改香”工程,科学编制沉香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我市“十五五”规划体系,为产业稳健发展绘制清晰蓝图,锚定前行方向。
同时,江门应坚持科技兴香。加大对沉香产业相关科研项目的投入,鼓励科研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聚焦沉香种植培育技术创新,探索“香+果”“香+茶”“香+南药”“香+菌”“香+牧”等林下经济模式,提高综合生态、经济效益。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升沉香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品质,开发高附加值的沉香深加工产品。
此外,加大沉香龙头企业引育力度,借助新会陈皮、小冈香产业成熟的加工、销售渠道,实现协同联动,打出产业发展“组合拳”,提升产业集聚力与资源汇聚能力,打造一批沉香庄园,推动一二三产业和农文旅融合发展。
谈到品牌打造时,黄家河表示,应强化沉香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底蕴与沉香产业特色,将地域文化与沉香产品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独具侨乡特色的“侨香”品牌。
(蔡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