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中有活力 “新”中见信心
敦促美方停止武装台湾 停止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自主研制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交付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
我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迎来首个开诊日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2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添科研“利器”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

科研人员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怀柔)低温原位扫描隧道—角分辨光电子谱实验站放置实验样品。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可创造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将为物质科学等领域基础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2月26日,北京怀柔科学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我国物质科学等领域再添科研“利器”。

    为什么要建设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等极端条件是开展物质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实验条件。”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力介绍,在这些极端条件下,物质特性会受到调控,有利于发现物质新现象、研究物质新规律。

    例如,超高压可以缩短物质的原子间距,形成全新的物质状态;强磁场可以改变物质的电子结构,使其显示出新的量子效应;在极低温条件下,物质的原子、分子排列会非常有序,一些材料会显示出超导现象。

    几十年来,全球科学家在极端条件下取得众多重大科学发现,仅稳态强磁场条件下取得的成果,就有10多项获得诺贝尔奖。构建极端实验条件已成为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性能如何?

    据介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于2017年9月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科研团队攻克了设备研制、元器件加工、系统集成等领域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装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沛岭介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同时具备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综合实验能力。

    其中,最低温度不高于1毫开尔文,约为零下273.149摄氏度;最高压力不低于300吉帕斯卡,约300万个标准大气压;最高磁场强度不低于26特斯拉,约为地球磁场的50万倍;超快光场脉宽不高于100阿秒,约为10的负16次方秒。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可用于哪些领域的研究?

    借助此装置,科研人员可以开展高温超导、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研究,并在物理、材料、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开展超快科学研究,有望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据悉,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模式,目前已提供机时超过20万小时,用户涵盖国内外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出了若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项目,装置有望催生新的研究方向和科学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吕力说,装置还将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前来开展合作研究,成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推动人类极端条件科学研究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