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及成效,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思维与语文应用能力。多年教学经历让我意识到,启发式教学法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有巨大帮助,深入研究其应用,对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意义重大。
会城街道河南小学 陈杏玲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启发式教学法可从两方面激发学生兴趣。
一方面,注重情感体验。教师可选取生动感人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朗诵等方法,让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比如讲述情感丰富的故事、演绎鲜活的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另一方面,重视实践应用。教师组织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增强学习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资源,将课文场景生动呈现,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图片,播放轻柔音乐,营造氛围,唤起学生对秋天的美好回忆,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与好奇心。
培养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语文应用能力作用显著。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包括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文创作、话题讨论、话剧表演等互动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深化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此外,启发式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启发性、探究性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例如,教师组织多角度、深层次的文本分析与文学作品解读,让学生跳出字面意思,转换身份、时空去理解文本,这样能极大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还可通过阅读、写作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升语文应用能力。如设置课前演讲活动,提前给出话题,如“假如我是一名留守儿童”,让学生思考并组织语言,进行口头表达,锻炼胆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总之,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对学生学习兴趣、动机,以及创新思维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激发好奇心、注重参与体验、个性化教学和积极的教师角色,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助力小学语文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