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三合新闻
上一版3  
“金点子”助力产业升级民生改善
乡村游“一路生花”
稻香与咖啡香交织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2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斛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乡村游“一路生花”

游客们在花海中游玩。

    在台山市东南部,都斛镇正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诱人的海鲜美食,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感受其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都斛镇积极探索“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完善旅游环境和服务设施等举措,成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提高了耕地利用率,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成功塑造了特色农业品牌,有力推动乡村旅游和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文/图 李嘉敏

    油葵花盛开 春游打卡热

    春日的都斛镇,处处洋溢着生机。在都斛镇的中国农业公园内,广东第一田上,2.67公顷(40亩)油葵花竞相绽放,金黄的花海与周边农田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画卷。据悉,这些油葵是去年12月播种的,经过数月精心培育,今年2月迎来盛花期,预计花期将持续至3月初。

    踏入油葵花海,宛如走进梵高的油画世界。记者在现场看到,游客们穿梭于花海之间拍照留念。“这里的油葵花太漂亮了,简直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来自珠海的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我是在朋友圈看到这里的油葵花海,特意开车过来打卡的。”

    油葵花海的盛放,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赏花去处,也推动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据都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油葵花海极具观赏性,为乡村旅游增添了许多亮点。自油葵花开放以来,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周末和节假日更是人潮涌动。这不仅带动了周边农产品和特色美食的热销,还大大提升了都斛镇的知名度。”

    为切实提高耕地利用率,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都斛镇积极探索并全面推广“双季稻+冬种”轮作种植模式。在冬种时节,利用闲置农田种植油葵,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为来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让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更加充实;另一方面,油葵可加工成植物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农文旅资源丰富

    融合发展引客来

    “看到网上的宣传,我们专门从珠海过来都斛看油葵花花海,品尝农家特色菜。在海鲜街附近的餐馆吃了菜果饭和当地的菜花,都斛菜花果然名不虚传。餐馆老板推荐的虾酱炒都斛菜花,鲜甜可口,味道特别棒!”上周末,珠海游客叶先生带着家人来到都斛镇深度游玩,逛村落、赏美景、品美食,他对都斛镇的美食美景赞不绝口,表示旅游体验非常好。

    都斛镇油葵花海的成功,是该镇探索“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的生动体现。都斛镇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近年来,都斛镇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探索“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模式,成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其中,“稻稻+向日葵”的种植模式,既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又塑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魅力。

    此外,在都斛镇,红色旅游资源也是一道亮丽风景线。大纲村和东滘村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区域,以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充满革命历史氛围的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在林基路纪念公园、林基路故居和林基路生平事迹展馆,深入了解革命先烈林基路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同时,东滘口“胜利大营救”旧址也得到精心保护修复与利用,建成中国文化名人胜利大营救展览馆等设施,为红色旅游增添了新内涵。

    “周末,我们会带孩子去黄茅海跨海通道看看,然后到都斛镇参观红色基地。这样既能让他们了解革命历史,又能感受国家基建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市民甄小姐是都斛镇的“常客”,她表示该镇是周末亲子游的好去处。

    据悉,除红色文化外,都斛镇的美食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这里产出不少特色农产品,为当地美食提供了丰富食材。台山青蟹、台山蚝以及享有盛誉的菜花,都是都斛镇的美食名片。此外,都斛镇的大米品质优良,是制作各种美食的优质原料。

    值得关注的是,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为都斛镇的旅游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促进了游客增长,还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便捷丰富。在都斛海鲜街,常常能看到大湾区游客的身影,他们在这里尽情享受海鲜盛宴。

    都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都斛镇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时,还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美食文化,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理想的乡村游目的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