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财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织”就产业新图景
“小而美”更走俏 “旧换新”有讲究
我市新增18家省科普教育基地
同植“清风树” 共树清廉风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新增18家省科普教育基地
现有158家市级、54家省级和2家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江门日报讯 (记者/傅雅蓉)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公布2025—2029年度“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名单,江门地区表现亮眼,共有18家单位成功上榜。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江门在科普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也意味着江门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数量跃升至54家,为全市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入选的单位涵盖面极广,充分展现了江门市科普资源的多元特色,包括恩平爱尔新希望眼耳鼻喉医院有限公司科普教育基地、广东恩平七星坑科普教育基地、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科普基地、鹤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鹤山市气象局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江门市中心医院、开平市博物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管理处、广东健芝缘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科普教育基地、开平市气象科普园、新会区天之源农业科普基地、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科普教育基地、新会陈皮村、新会(广东)桥梁博物馆、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新会无限极(中国)科普基地、现代轨道交通科普教育基地。

    其中,新会陈皮村等10家单位通过续期申报,继续在科普教育领域发光发热。新会陈皮村作为新会陈皮产业的核心展示与推广平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陈皮文化与产业知识的科普工作。通过展示陈皮的历史渊源、传统制作工艺以及现代科研成果,让广大市民深入了解这一特色农产品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科技价值。

    新申报成功的广东恩平七星坑科普教育基地等8家单位,则为江门市科普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据介绍,广东恩平七星坑科普教育基地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科普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市民可以近距离接触各种珍稀动植物,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这些新入选的单位涵盖了食品、气象、农业、医药、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市民的科普需求,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科普体验。

    近年来,江门市科协积极推进《江门市千家科普阵地创建工程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科普阵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江门市已建成158家市级、54家省级和2家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教育网络。这些科普教育基地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繁华的市区到偏远的乡村,都能看到科普的身影。无论是在城市的科技馆,还是在乡村的农业科普示范园,市民都能方便地参与科普活动,学习科学知识。

    同时,江门市科协也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线上科普资源平台建设。通过打造智能化的科普服务平台,市民只需轻松点击手机或电脑,就能一键获取身边的科普场所与活动信息。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科普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让科普知识能够更加迅速地传播到每一个市民手中。

    江门市科协将进一步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效能,在结合全国科普月、“三下乡”、科普自“游”行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将优质科普资源精准送到基层群众身边。通过科普研学活动,将科学教育从传统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江门市科协还计划打造“科普+研学+文旅”的创新模式。将科普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江门美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同时,也能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