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蓬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旧墙面焕新颜 绘就乡村新画卷
“江小i”政务服务AI助手落地蓬江
暖心“城管蓝”守护蓬江显担当
惠企利民“特诊”窗口上线显实效
法援尽心解民忧
青少年奏响青春乐章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荷塘镇禾冈村:
老旧墙面焕新颜 绘就乡村新画卷

描绘广袤田野、连绵山丘与蜿蜒河流的大型墙绘,展现了禾冈村的田园风光。
家门口的立体小花园为禾冈村注入生机与活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罗霈

    通讯员 黄洋洋

    “家门口靓多啦!”“焕然一新,很漂亮!”……在荷塘镇禾冈村,村民们为家乡的变化发出阵阵感叹。

    当前,一场以老旧农房外立面改造为重点的乡村环境提升工程正在禾冈村稳步推进。该村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科学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村干部和小组长对村内老旧墙面进行全面摸排,结合村庄实际和发展规划,制定“一地一策”改造方案。通过合理利用村头巷尾的老旧墙面及周边闲置空地,实施“见缝添色、见空插绿”的微改造措施。如今,原本斑驳的老旧墙面成为一幅幅精美的乡村画卷,串联起独具特色的乡村艺术长廊,为绿美乡村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墙面变画布

    打造乡村新景

    步入禾冈村,一幅描绘广袤田野、连绵山丘与蜿蜒河流的大型墙绘,生动展现了这片富饶土地的田园风光。“和美禾冈”字样下方象征着村民团结与和谐的握手图案,则传递出温暖且坚定的力量。在另一边,一幅以禾冈村生态草莓园为主题的墙绘生动展现了该村的农业特色,让村民和游人感受到自然与丰收的魅力。

    据禾冈村党总支书记陈惠欢介绍,近段时间,禾冈村结合红色历史、绿色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元素,邀请禾冈小学师生以及禾冈幼儿园的老师,合力创作了近20幅墙绘。“通过用心描绘,曾经斑驳的老旧农房外立面变成展现乡村风光的艺术作品,成为禾冈村新的文化名片。”陈惠欢说。

    一辆粉色自行车搭配盛开的黄色小花,旁边点缀着彩绘“小花盆”和红花,为村庄增添了几分活力与生机……在禾冈村的街道转角处,原本普通的墙面经过精心修整布置后焕然一新,成为一个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打卡点。

    在推进老旧农房外立面改造的过程中,禾冈村还注重融入乡土元素,创新利用旧物资源。草帽、麻网、背篓等传统农具,被巧妙地装饰在墙面上,成为农耕文化的印记。同时,玉米、大蒜等农作物也被悬挂展示,象征着禾冈村的丰收景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浓厚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禾冈村充分利用了废旧轮胎等材料,通过彩绘和加工,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既节约了成本,又体现了环保理念,充分展现了禾冈村在微改造中的创新智慧。有的墙面上则融入了“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禾冈”等富有情感的文字和图案,打造拍照打卡点,既增强了墙面的故事性,又能吸引到年轻群体的关注,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吸引力。

    街角添绿意

    共建立体小花园

    “家门口的花盛开了,配上粉刷过的新墙面,真是太漂亮。我也经常会‘帮手’浇水。”村民容焕英笑着说,今年春节前,她还买了万寿菊、百合花等种在家门口,和村中新景相得益彰,“与大家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好看”。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禾冈村积极推进街角立体小花园建设,对老旧墙面和地块进行改造升级,打造了一批生机盎然的立体小花园。

    在村“两委”带领下,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老旧农房外立面改造工作,党员示范户率先垂范,带头改造自家老旧墙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此外,禾冈村委会定期组织村民参与村容村貌建设,邀请村民参观已建成的小花园和新粉刷的墙面,让村民切身感受环境改善带来的积极变化,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村里发起报名后,村民都很积极参与。他们不仅是禾冈乡村建设的共享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荷塘镇委副书记、禾冈村驻村第一书记余恒亮表示。

    如今,这些焕然一新的农房外立面,已经成了禾冈村对外展示的窗口,生动展现了这个村庄的独特韵味和发展活力。老旧农房外立面改造不仅提升了农房整体风貌,更巧妙地将禾冈村的文化底蕴与乡土情怀融入其中。“结合我们举办的草莓节活动,禾冈现在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少来自周边地区的村民、村干部还组团前来参观学习,共享乡村建设的经验。”余恒亮说。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