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陈祺伟) 春满侨乡三月天,紫云英花海绚烂绽放,织就一幅令人陶醉的田园画卷。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全市共完成紫云英种植6886.67公顷,约占全省种植总面积的1/4,种植范围覆盖全市7个县(市、区)的57个镇(街)。阡陌沃野间,一片片紫红花毯次第铺开,书写着生态农业的生动篇章。
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我市以实施紫云英绿肥种植社会化服务项目为主要抓手,多措并举扩大紫云英绿肥种植面积,积极探索把“粮田”变“良田”,奋力推进粮食稳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据了解,紫云英又名红花草,是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其固氮能力强,在经过翻耕入土后植株腐解能大量激发土壤氮素,利用效率高,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维持氮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业面源污染,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农业中素有“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紫云英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绚烂的花朵可为乡村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我市高度重视紫云英绿肥种植的应用和推广。为了更好地开展紫云英种植工作,市农业农村局一方面加强技术培训以及派发紫云英种植管理手册,向项目实施主体和农户传授紫云英种植和管理的科学方法,提高其种植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紫云英种植的扶持力度,提供优质种子并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鼓励扩大种植面积。此外,通过印发关于冬种紫云英的《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加强宣传紫云英种植的好处,动员全市从事农业人员参与冬种紫云英,提高项目实施主体和农户种植积极性,确保项目成效。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紫云英绿肥种植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和应用力度,联合服务主体、科研院所、农户共同探索总结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紫云英绿肥种植经验方法,不断提升紫云英种植的技术水平和效益,以点带面推动紫云英绿肥种植在我市范围进一步推广,推动紫云英绿肥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鲜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