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召开江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专家座谈会。会上,来自市委党校、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社科专家代表,紧扣“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就江门如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建言献策。
参会专家一致认为,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召开,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开江门高质量发展新天地指明了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努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闯出一条新路,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会议要求,全市社科理论界要切实学深悟透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长,汇聚创新创造活力,持续为推进会议精神落地落实提供新助力,做到市委、市政府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就努力在哪些方面建言献策,大力推动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向新图强,用好三大平台载体:一要以《江门智库专报》“高智赋能”,匹配产业决策需求;二要借市社科规划平台“靶向配置”,聚焦产业体系建设;三要凭市社科研究机构“创新破难”,攻克产业发展课题。着力在创新研究范式、产出原创成果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更好展现江门作为。
文/图 黎禹君 蔡俊彬
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
推动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商业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大力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意义,针对江门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挑战与困难,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夯实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要推进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加快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的升级,提振商旅消费活力,争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建设江门潮连岛金融集聚示范区,加快发展以科创金融为重点的现代金融业,促进科创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发展。要推进“江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体系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集成式”综合服务。要大力支持诸如工业园区运营商、孵化器运营商、综合科技服务商等为代表的中小科创企业综合服务商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动批发与零售业的升级发展。要支持平台经济在江门发展,推动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要积极推进各大批发市场(集聚区)的改造升级,进一步推进4S店集聚区建设,吸引支持汽车销售企业在江门设立法人公司(营销中心)。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与城市管理,宽容“烟火气”,进一步给街区商业发展提供更人性化的环境。
市统计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赵前斌:
打造“三湾合作发展区”
共建区域发展新平台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主动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大力发展滨海产业、湾区经济。如何贯彻落实?我认为,我市可联合珠海等市,在银湖湾、广海湾和镇海湾三湾区域,将大广海湾经济区、古兜山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4000平方公里区域打造为开放型发展平台“三湾合作发展区”。
这一区域具有区位优势好、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生态禀赋优、适合打改革头阵等优势,可依托“大生态+大空间+大通道+大港口”,以创新为主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心,打造珠三角创新新高地、广东增长新引擎、大湾区生活新空间,探索珠江口两岸与粤西融合发展新模式,开辟全国改革新窗口,大有可为。
“三湾合作发展区”建设,江门一己之力不能独任,需发挥好两主体(江珠)+三辐射(深港澳)+四联动(中阳茂湛)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改革促发展。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探索城乡融合新模式。二是发展科创产业,探索创新主导发展新模式。三是建立要素市场,以市场聚要素替代政府招企业,以市场配置要素优企“生”企,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式。四是推进共建共享,发展共商,产业同链,利益同享,探索开放式决策、市场化运作、包容式发展的融合发展机制。
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门校区)教授柳中东:
把文旅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强引擎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我认为,从江门发展实际看,应当把文旅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江门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亟待挖掘。据研究,江门在中国明朝的崛起、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把这一文旅资源开发出来,并打造成江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品牌。
《明史卷三百》记载,当年崖门海战有位幸存者,姓陈,因为准确名字历史没有记载,后人称其为“陈公”。陈公是扬州人氏,公元1279年,跟随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张世杰参加了崖山会战。崖山会战是南宋与元朝的最后一战,以南宋失败而告终,最后宰相陆秀夫背负年仅6岁的南宋末代皇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场面十分惨烈。陈公也是其中一名殉国者,有幸获救,辗转回到家乡,以巫师为业,娶妻生子,其二女儿就是朱元璋的母亲。朱元璋儿时经常听外祖父讲崖门海战的故事,讲“爱国三杰”的故事,这为其后来推翻元帝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可以说,没有江门这块福地的庇护,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明王朝。
文旅产业的生命力在于“差异化”,我们要向历史文化要经济效益,创建沉浸式宋元海战体验园区,利用角色扮演、人工智能技术、具身智能技术,创建沉浸式宋元海战体验园区,形成文旅新业态和产业链。
市委党校副教授卫中旗:
加快推动商超行业转型升级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开江门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商超行业(超市和大卖场)是现代化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振消费作用巨大。当前,国内商超行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江门商超行业起步较早,但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于消费升级需要,与胖东来、山姆、盒马鲜生等相比,未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目前,消费升级仍是主流趋势。我们应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和提振消费政策机遇,从多维度发力,加快推动商超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提振消费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方面,把握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加快推动商超行业创新提升。第一,把握消费升级机遇,促进商超行业经营理念、角色定位、经营模式等的优化提升;第二,把握新科技革命机遇,促进企业积极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第三,把握区域合作机遇,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另一方面,深化质量强市和品牌强市建设,加大高品质商品供给。要加强消费品研发、创新,完善商超行业标准体系,强化企业诚信经营,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同时,我们要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购物体验。要加强行业服务规范化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服务人才队伍。
五邑大学副教授李阳:
以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我认为,江门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要扬优势、深融合、增动力、强协同,以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立足禀赋,打造特色服务业集群。要聚焦突出细分领域,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一是“以文塑旅”“以旅兴文”,发展侨乡特色文旅经济;二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打造集度假+旅游+养老的侨乡特色大型康养综合体。
产业联动,构建现代服务业生态圈。要统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价值和专业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一是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制造+服务”双轮驱动发展模式;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拓展“农资、农机、农技+服务”联动模式。
创新驱动,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一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构建“政产教研创新联合体”,让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赋能现代服务业高效优质发展;二要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打通人才“引育聚用留”全链条。
区域联动,共建大湾区服务业高地。一要错位发展,积极应对广深现代服务业溢出效应,承接广深港澳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二要开放合作,共同打造如珠江西岸文旅走廊等区域服务业联盟新平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达潭辉: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支撑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紧扣“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在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塑造江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然伴随着服务业在GDP和就业中占比的提高,以及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支撑带动作用的增强。
2023年,江门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8.6∶46.1∶45.3。同期,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1∶40.1∶55.8;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6.9∶36.8∶56.3。数据显示,江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广东省乃至全国相比差距较大,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需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加快优质高效发展步伐,还要通过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形成生产与服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推动江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力度支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实现多样化、品质化、便利化供给,引导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布局。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伍百军:
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
构建江门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江门制造业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构建江门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意义重大。我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培育先进制造业新动能。要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五邑大学共建创新平台,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池等技术攻关;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道氏技术等企业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突破。
二是以产业安全为护航,升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要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强化芯片设计等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配套;要依托港口、铁路构建高效物流体系降本增效,前瞻应对国际技术管制风险;要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东部发展高端制造,中西部承接转移,形成“东高西特”协同格局。
三是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拓展制造业发展新赛道。要聚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速摩托车等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要前瞻布局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依托湾区产业工程师联盟和产教融合基地,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
四是以数实融合为突破,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要应用智能传感、大数据等技术赋能金属制品等产业智能化转型,提升生产质效;要依托数据资源培育大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新业态,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及跨境电商综试区;要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利用无人机等技术发展智慧农业。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副教授区绮云:
发挥侨乡优势
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
在“一点两地”的新定位下,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腾飞的关键。而职业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以“一老一小”民生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养老、托育、家政等产业,优化专业设置,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通过“行业定标准、企业定岗位”的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出大量适应现代服务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为江门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职业教育赋能现代服务业,关键在于精准对接。职业院校应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围绕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学生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对接。此外,职业教育还应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围绕民生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社会影响力。
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应充分利用侨乡资源,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民生福祉的“稳定器”。我们要以职业教育为引擎,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