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通讯员 罗霭靖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重点任务。
江门是产粮大市。为确保春耕开好局、起好步,我市水利系统抢前抓早、科学谋划,从水源保障、灌区建设、用水调度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春耕灌溉用水。
水库放水:保障农田“有水喝”
在大隆洞灌区里,汩汩清流顺着新修的U型水渠涌入田间,农机手驾驶插秧机在水田里穿梭,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扎进水田。“今年春灌比往年提前了10天,把水送到田头,再不用担心被旱‘卡脖子’了!”农户李伯望着连片水田笑着说。
为保障农田“有水喝”,去年冬季以来,我市水利部门以“保城镇供水、保农村饮水、保农业灌溉”为目标,加强用水态势分析和旱情监测预报,持续细化优化用水计划和分配方案,落实防旱抗旱预案和农饮工程应急预案,最大限度蓄水保水,切实保障供水安全。
截至2月底,全市水库累计放水超3亿立方米,目前仍有可用水量约8亿立方米。按当前放水计划,在无有效降雨的极端情况下,大中型水库可以维持正常供水超6个月,能充分保障春耕用水。
清淤通渠:保障灌溉渠网畅通
近日,党员干部在开平大沙镇大塘面村“先锋林”补种树苗、清理水渠,3.2公里排灌渠焕然一新,清淤总方量438立方米;台山也对沙冲河、八字坡高渠等农田灌排渠系进行清淤疏浚,全面疏通灌排体系,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是五邑大地开展水塘河道清淤的缩影。
自2023年10月省部署开展水塘河道清淤以来,江门市稳步推进清淤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投入8269人次、机械5909台班,完成水塘清理321个、农田灌排沟渠380千米、河道182千米,清淤总量达222.8万立方米,完成率72.4%,有效保障良田灌溉渠网安全、畅通,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防洪排涝能力。
节水改造:加快灌区建设
近年来,江门市坚持把灌区改造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底线的重要举措,整市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积极推动台山广海湾、恩平锦江源大型灌区入国家名录,其中2024年完成台山市大隆洞水库灌区(二期)、开平市大沙河灌区等10宗中型灌区年度建设任务,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逾2万公顷,年节约用水达7400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00万公斤,完成灌区改造项目投资3.29亿元,创“十四五”以来新高。
恩平作为我市首个完成县域范围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地区,积极开拓灌区节水新思路,努力探索“水源到田头全渠系”建设投入模式,实施恩平市水网改造及灌区渠系连通工程,全面打通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衔接“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恩平市通过实施渠系连通、水源互补工程等工程,打通水源互联互通,为我市创建台山广海湾、恩平锦江源大型灌区奠定基础。
恩平西坑水库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坑水库灌区充分发挥数字孪生灌区的作用,依托2处测控一体化闸门、2个墒情监测站、9个流量计和灌区工控网等智慧化手段,提前对春灌用水进行分析预测,科学调配水资源,帮助生成适合当前灌季的配水调度方案,精准调配水源,显著提高了春灌供水效率,推进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持续推进3宗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预计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8700公顷,进一步提升农田灌溉保障水平。全市水利系统精细调度“管水”,科学做好灌区改造的施工工序和用水安排,保障春耕用水。台山大隆洞灌区于2月6日开始放水,每日保证供应100万立方米,保障农户用水需求。
其中,鹤山市印发《关于做好中型灌区运行管护相关工作的通知》,安排6宗中型灌区管护工作,加强灌区管护和用水管理,部分灌区目前已开始放水,全面保障春灌工作。新会区、开平市、恩平市深入实地调查,运用水利基础设施设备及科学管理体系,精准掌握春耕用水情况,科学制定中型灌区今年用水调度运用计划,部分灌区已在2月下旬开始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