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开平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
畅叙桑梓情谊 共谋家乡发展
畅通路网串起风景线产业线
巩固发展新时代
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开平平安开平
“哪吒热”掀起文旅消费浪潮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3 月 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平“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畅通路网串起风景线产业线

县道X557桥牛线焕然一新,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春日的县道557桥牛线上,双向车道平坦如砥,路旁绿意盎然,满载游客的车辆穿梭往来。这条全长8.95公里的农村公路,不仅是赤坎镇8个村庄的民生动脉,更成为串联赤坎华侨古镇与中开高速公路的文旅纽带。

    开平市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契机,正将阡陌纵横的农村路网蝶变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黄金走廊”。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破茧

    2900万元国债资金打通民生堵点

    作为赤坎镇沙溪、新建等村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县道X557桥牛线曾因年久失修导致路面破损、积水严重。2023年底,开平市抢抓政策机遇,成功申请增发国债资金2900万元实施县道X557桥牛线改造工程。“家门口”的这条“四好农村路”修好了,大大改善了沿线群众的出行条件,让村民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现在货车能直接开进果园,游客自驾过来游玩也更顺畅。”赤坎镇新建村党支部书记胡占文指着新铺设的沥青路面感慨道。随着赤坎高速公路出入口开通,县道X557桥牛线这条“民生路”已升级为“致富路”,沿线农户的瓜果销量比过去增长了三成。

    如今,焕然一新的县道X557桥牛线与赤坎大道、古镇大道、中开高速公路构建起外环通道。赤坎镇规划建设办公室办事员陈灼明介绍,县道X557桥牛线改造工程不仅消除了多处安全隐患,更将赤坎华侨古镇至中开高速公路的车程大大缩短,极大满足了赤坎华侨古镇、“梦回开平·侨海华韵”等景区的通行需求,方便开平城区群众、外地游客到赤坎镇游玩,感受华侨文化、品尝地道美食,同时,对开平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2024年,开平市顺利完成省下达的“单改双”项目2.1公里、16个村道安防工程、7个美丽农村路项目建设和1座危旧桥改造任务,全面建成省道S384线、省道S533线、县道X557线、村道水楼线4个国债项目。

    如今,开平市正继续努力,将在2025年争取完成新一轮农村公路提质升级,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约5000万元,重点推进县道网“四升三”20公里、通行政村“单改双”工程8.3公里、路网联结工程7.2公里、1座危旧桥改造等。

    织网

    “四好农村公路+”激活全域发展

    县道X557桥牛线改造工程是开平市提升优化农村路网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开平市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目标要求,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开平市交通运输局基建管理股副股长梁伟东介绍,近年来,开平市通过创新“四好农村路+”模式,将“四好农村路”与党建引领、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美丽乡村相结合,全面推动农村公路提质升级,乡镇农村逐渐因路而兴、因路更美、因路致富。

    其中,“党建引领+四好农村路”,促进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四好农村路”充分串联司徒美堂故居、周文雍烈士陵园、赤坎南楼、谢仓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村公路成为“红色革命之路”,前往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四好农村路+文化旅游”,促进文旅产业取得新发展,“四好农村路”将碉楼、乡村、温泉、绿水青山等旅游资源串联成线,促进开平全域旅游发展;“四好农村路+特色产业”,促进乡镇经济实现新跨越,群众因地制宜、以路为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马冈“鹅”、沙塘“橘”、大沙“茶”等特色产业,这些农产品通过农村公路走出开平,运输到天南海北,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四好农村路+美丽乡村”,促进开平乡村绘就新画卷。

    蝶变

    路衍经济绘就共富新图景

    初春时节,驱车穿行在开平市蜿蜒的农村公路,青山叠翠、碧水环绕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比风景更动人的,则是沿线村庄因路而兴的蓬勃发展图景——茶园里货车穿梭,民宿中游人如织,花田间客商络绎不绝……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正以路为媒,串联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成为开平乡村振兴的“黄金走廊”。

    在大沙镇岗坪村的茶园旁,盘山公路如玉带般缠绕。“过去运茶要靠人用肩挑,下山一趟要花两个小时。现在货车直达山顶,上午采摘的春茶下午就能送到珠三角。”茶农梁先生感慨道。随着农村公路修进深山,如今,这个过去闭塞的茶乡已实现与广州、深圳市场的“无缝对接”,茶企客商驱车直抵茶园议价收购,茶叶均价较3年前翻了一番。

    路网延伸更激活了生态经济的“一池春水”。塘口镇将祖宅村碉楼群、天下粮仓等散落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依托畅通的农村公路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当地村民积极通过发展旅游服务业实现致富增收,促进周边经济发展。“路修好后,村里新增了不少民宿,遇上节假日、周末,客房预订经常爆满。”塘口空间民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餐饮服务、文创开发等多种形式参与文旅产业链。

    “‘四好农村路’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梁伟东说,畅通的农村路网为开平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建好一条路,激活一片景,兴旺一方业。开平市有关方面表示,未来将深化“交农文旅”融合,培育公路服务区、物流驿站等新业态,让阡陌交通成为城乡融合的催化剂、共同富裕的助推器。

    随着最后一公里“末梢路”升级为乡村振兴“主动脉”,开平在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中铺展城乡融合、景村共生的现代化新图景,车轮滚滚向前的韵律,正是这片热土奔向共同富裕的铿锵足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