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中
展现国企担当贡献国企力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5 年 3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农控集团:
在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中
展现国企担当贡献国企力量


千株新会柑苗已“住”进“江门优品”新会陈皮种植基地。
“江门优品”亮相第十三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并正式发布品牌LOGO。
“江门优品”首家线下体验店已开业运营,位于长堤历史文化街区。
江门农控集团米仓千亩菜篮子基地集智慧农业、食品安全保障、学生营养改善于一体。
江门农控集团扎实开展国储林建设,营造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改革意味浓厚,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上月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实施富民兴村行动,强调要在乡村全面振兴上见成效。

    近年来,在江门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发展集团”)引领下,江门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农控集团”)聚焦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持续整合、优化市县两级优品品牌矩阵,形成合力做大“江门优品”品牌;在粮食加工贸易、冷链物流、陈皮产业、农贸市场、农机装备产业园、国家储备林(以下简称“国储林”)、林业碳汇等领域拓展市场化发展优势,推动江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探索农旅融合、农商融合新模式,深化乡村振兴举措,助力“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

    立足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关键一年,江门农控集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江门发展集团2025年工作会议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部署,在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中体现国企更大担当、贡献国企更大作为,为江门发展集团更好践行“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定位,如期实现“千亿国企”目标贡献坚实的“农控”力量。

    文/图 毕松杰 张浩洋 郭永乐 农控宣

    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

    让“菜篮子”拎得稳更拎得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摆在了国家安全的首位。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也被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位置。

    江门农控集团作为稳产保供“国企主力军”,近年来积极打造水稻、蔬菜等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江门智慧农机装备产业园,高水平建设“江门优品”“侨福”两大品牌,取得累累硕果。

    今年以来,江门农控集团持续深化政企协作,建立从种植、检测到配送的全流程品控体系,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全力打造安全优质的“绿色粮仓”,让“菜篮子”不仅拎得稳,更拎得好。

    打造“学生营养餐直供基地”

    3月12日,春日的阳光洒在恩平市米仓共富菜园的千亩沃野上。随着红绸缓缓拉开,“江门农控集团米仓千亩菜篮子基地”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标志着这个集智慧农业、食品安全保障、学生营养改善于一体的战略项目正式签约落地。

    城市居民对“菜篮子”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品质化,这要求我们在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稳定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江门农控集团米仓千亩菜篮子基地规划占地面积达千亩,致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引入AI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温湿度,建立覆盖全生长期的数字化档案,让传统农业实现了‘数字种田’。”江门农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菜篮子”工程的重中之重。江门农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还介绍道:“我们联合政府部门,特别规划20公顷‘校园直供专区’,重点打造‘学生营养餐直供基地’,采用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先进技术,重点种植西兰花、彩椒、紫甘蓝等适合学生餐的优质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农控集团联合市教育局共同开发了“营养食谱数据库”,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定制菜单。“我们将专门组建营养师团队,针对青少年成长需求定制种植方案,重点培育高纤维、高蛋白、富铁锌等功能型蔬菜品种,动态调整供应方案,为他们提供新鲜、安全、营养均衡的放心菜。”江门农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江门农控集团米仓千亩菜篮子基地还将设立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区,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种植过程,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不断培养青少年健康饮食观念。

    江门农控集团不仅“蔬”写民生新篇章,还让人民群众生活津津乐“稻”。旗下江发粮油公司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大米加工生产线和检验仪器,配套高标准的自动化稻谷烘干设备,拥有国家专业粮食储备库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采用“三优订单农业模式”,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台山等地建设了优质稻谷种植示范基地,生产的“侨福”牌系列大米斩获“江门十大好米”头筹,畅销珠三角等地,年销量超5000吨。

    智慧农机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菜篮子”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江门农控集团积极担当江门智慧农机装备智造产业园的规划者、执行者、建设者和招商者,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机构就产业园项目规划、招商等工作进行合作,完成了园区整体规划和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农机高端论坛暨广东(江门)智慧农机产业园投资推介大会等工作,重点发展泛农机人工智能和应用、低空经济、绿色材料、海工装备、林业装备及农机服务等产业,助力建设省内有名、国内先进的一流现代泛农机智能制造现代化产业园区。“我们正持续推动江门智慧农机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土地开发、厂房建设等领域的有关工作,推动该产业园标准厂房工程(一期)在台山市大江镇顺利动工,并积极对接低空经济、绿色材料等产业项目,奋力打造珠三角地区农机装备现代化的标杆。”江门农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建立“学校专属供应链”

    “菜篮子”稳产保供连着城乡两头,不仅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城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

    亮相第十三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正式发布“江门优品”品牌LOGO;携带“江门优品”在“湾区江门 ‘京’彩侨都”——2024江门(北京)“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上“京”彩绽放;制定江门市行政区品牌“江门优品”质量标准,相继完成了包括陈皮、大米等10项团体标准;“江门优品”首家线下体验店在江门市蓬江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开业运营……近年来,江门农控集团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以“江门优品”独家总经销身份,不断将过去“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金名片,在农产品标准把控、运输配送、品牌打造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成功建立起从种植、检测到配送的全流程品控体系,积极推动“菜篮子”工程高质量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运营‘江门优品’等品牌的经验和优势,参照HACCP体系标准建设检测中心,建立‘学校专属供应链’,每批次蔬菜需通过农残、重金属等23项指标检测,通过智能温控物流系统实现24小时精准高效配送,确保每一棵蔬菜从采摘到学生餐桌不超过12小时,把江门农控集团米仓千亩菜篮子基地建设成为集智慧农业、营养配餐、学生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为‘舌尖上的校园安全’筑牢防线。”江门农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校园“小餐桌”,托起教育“大民生”。今年以来,江门农控集团旗下江发粮油公司与江发服务公司强强联合,以“国企品质+专业服务”的双引擎模式首次承接校园食堂业务,为江门市实验中学(高中部)新食堂打造健康美味的校园餐饮服务。江门农控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将食品安全责任精准细化到每个工作岗位、每位工作人员,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菜单,为构建安全、智慧、温馨的校园餐饮生态注入新动能,不断提升校园餐饮服务质量。”

    展望未来,江门农控集团将坚持以“国字号”供应放心好货,以“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以“优服务”连通本地市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深化国企服务民生的社会担当,强化政企校三方协同,高标准打造“学生营养餐直供基地”,通过让优质农产品从田间直达校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时立足基地带动周边形成“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美丽”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以国储林项目为突破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林业生态“含金量”、经济发展“含绿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丰富‘森林粮库’”“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等抓手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深化集体林权等改革,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等工作。

    国储林项目建设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也是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有效抓手。近年来,江门农控集团瞄准国储林项目建设重大机遇,在市自然资源局支持下,以改革姿态主动参与到这项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林业工程中,助力改善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全力盘活域内林业资源。

    今年以来,江门农控集团以国储林建设为依托,创新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林种植,紧紧围绕产业定位,顺应市场要求,启用“江门优品”新会陈皮种植基地,加快培育沉香等珍贵树种现代林下种植产业,提高林业生态“含金量”、经济发展“含绿量”,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江门优品”新会陈皮种植基地启用

    3月13日,春阳煦暖,一场以“共植青绿,‘柑’启新程”为主题的种植活动奔赴“春天的约定”,正式启用“江门优品”新会陈皮种植基地,千株新会柑苗“住”进新会古斗林场的新家,百余名参与者挥锹培土、提桶浇水,将生态愿景植入红壤沃土。当春日的阳光穿透林间薄雾,照在参与者汗水晶莹的笑脸上,一幅绿富同兴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江门优品’新会陈皮种植基地土壤以疏松透气的有机质红壤为主,天然富含硒元素,为新会柑提供独特风味与营养优势,同时我们结合现代智慧农业技术,实现种植标准化与精准化管理,选用无病种苗,全程采用有机肥施用及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依赖,保障果品绿色健康。”江门农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座集智慧农业、生态体验与产业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化种植园区将在江门农控集团下辖国储林项目中生根发芽,助力“江门优品”品牌在高端农产品市场竞争中构建差异化优势。

    活动现场还举行果树认养仪式,近百棵定制铭牌的果树将被镜头24小时记录生长,参与者扫描树苗上的二维码,即可在小程序实时查看植株生长数据,体验远程疏果指导、有机施肥建议等数字化服务,把新会柑“从田间到陈皮”的全过程转化为可追溯的数字资产。“带孩子参与农耕课堂,体验果树种植,能够收获亲子共育的自然教育‌,十分有意义。”参与此次种植活动的李女士说。

    绿意萌动,林间交响。随着参与者在国储林1公里生态绿道悠悠步行,古斗林场的“储备林+N”模式的立体版图渐次展开。“‘江门优品’新会陈皮种植基地仅是我们林业经济棋局中的其中一子。去年以来,江门农控集团在市国资委带领下先后赴云南普洱等地考察林下咖啡种植,与狮山、河排、四堡、古斗等四个国有林场初步达成经济林及林下经济合作意向,拟合作种植沉香及开发森林旅游康养、科普研学、山泉水等资源。”江门农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原来以林木种植及采伐为主要利润点的盈利模式,丰富林下经济、经济林种植等多种经营模式,延伸林业产业链。

    从新会柑苗的破土而生到未来可期的沉香林蔚然成荫,江门农控集团正以科技创新重塑林业经济基因,用生态笔触书写“两山”转化的“江门样本”。

    扎实开展国储林建设

    江门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资源指标长期均稳居广东省前列。但林分树种组成和林龄分布不合理,境内存在一批低效纯松林、低质桉树林,亩均森林蓄积量不高。近年来,江门农控集团紧密围绕国家林业政策与江门生态需求,扎实开展国储林建设,通过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措施,营造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深挖“林”的潜力,做好“山”的文章。

    市委、市政府在国储林相关政策指引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国储林建设工作,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项目竞投,全力推动国储林项目建设和江门市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传统林业生产模式,提升林分质量,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推进林业发展方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更好地提升江门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和森林生态功能。

    2023年11月,我市制定出台《江门市市属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确定项目(一期)林地总规模约6667公顷,建设投资11.27亿元;建设方案亦于同月获省林业局批复;2023年12月,项目获国开行广东省分行9亿元授信额度,市属国有林场这6600多公顷林地将迎来全新的质效提升机遇。

    对此,江门农控集团专门成立江门市国储林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储林公司”)专业运营,积极推进政策学习、资源摸底、项目竞投等工作,积极学习外地优秀的国储林项目建设和运营经验,在国储林建设领域积极探索,稳步前行,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中坚力量。

    2024年1月1日,江门市属国有林场正式移交林地给国储林公司。“去年我们完成了近万亩集约人工林栽培及林改培和近1800公顷中幼林抚育,种植苗木超100万株,全力跑出造林‘加速度’。今年国储林公司计划将在3月底陆续开展约2667公顷的集约人工林栽培和中幼林抚育工作。”江门农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多种措施,营造多功能森林,筑牢江门生态屏障。

    展望未来,江门农控集团将全力做好“国储林+”文章,推动绿色资源向产业发展转化,实现江门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推动林业高质量永续发展,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