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3月12日起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征收25%关税,引发多国批评和不满。连日来,多国出台对美反制措施,一些国家抵制美国产品的声浪高涨。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将欧盟称作“世界上最具敌意和压榨性的税收和关税机构之一”,并威胁将对欧盟酒类产品征收200%关税。
另外,特朗普近日还签署备忘录,要求相关部门确定与每个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随后表示,“对等关税”最早可能于4月2日开始征收。
许多分析人士担心,美国不断升级的单边主义政策,不仅将使美国陷入“特朗普衰退”甚至“滞胀”,其负面外溢效应还将扩散至全球,冲击欧洲本不稳固的经济复苏势头,甚至可能成为新一轮“欧债危机”导火索。
文/图 新华社
陷入反制循环
特朗普13日威胁,如果欧盟不取消将要对美国威士忌产品加征的关税,美方将很快对来自欧盟国家的酒类产品征收200%关税。
这一表态旨在回应欧盟前一日针对美方25%钢铝关税采取的反制措施。欧盟委员会当日发布公报说,因美国近期对从欧盟进口的钢铝产品征收不合理关税,欧盟决定对价值260亿欧元(1欧元约合1.09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将影响美国的牛肉、家禽、威士忌、摩托车等产品,于4月生效。
针对美方13日的最新威胁,法国总理贝鲁回应称:“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这种威胁压垮,欧洲人要表明我们是谁,我们不会屈服于这种威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同日表示,欧盟始终坚持捍卫自身利益,已与美方保持沟通,计划就关税争端进行电话会谈。
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埃里克·隆巴尔14日表示,美欧间的贸易争端“将进入升级阶段”。
隆巴尔当天在法国电视2台表示,特朗普此举“并不令人意外”。“特朗普是一位谈判者,其谈判方式首先就是提高关税”,他说,“这是一场愚蠢的战争,但如果我们想与他谈判,就必须势均力敌,我们也将提高关税。欧盟有权这么做。之后我们应该与美方进行谈判以缓和局势、降低关税。”
隆巴尔说,美欧之间的贸易争端“将进入升级阶段”。缓和局势对美欧双方都有必要,“美国这样做是在伤害自己”。
据加拿大媒体13日报道,加拿大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已就美国征收钢铝关税向该组织提出申诉,世贸组织13日确认收到这一申诉。加拿大在申诉中说,美国最新关税措施违反了美国在世贸组织《1994年关贸总协定》下的义务。
加拿大12日宣布回击美国钢铝关税举措,将对总计298亿加元(1加元约合0.69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的反制关税。此前,加拿大已对价值300亿加元的美国产品加征25%关税。
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雷诺兹12日表示,当天生效的美国钢铝关税政策“令人失望”。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12日表示,美方拒绝豁免从澳进口钢铝产品的关税“完全不合理”。
抵制浪潮蔓延
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包括盟友在内的不少国家相继兴起抵制美国产品的浪潮。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3月12日呼吁民众买本地产朗姆酒而非美国产品,称“澳大利亚人可以通过购买澳大利亚商品来产生影响”。当地媒体报道,澳政府计划在两周后推出的新预算案将以“澳大利亚制造”为重点。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10日宣布下架由该省酒类分销局运营的酒类专卖店内所有美国酒类产品,以回应美国政府对加拿大商品加征25%关税。加拿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安大略省所有酒类专营店已在4日同步撤下美国酒类商品。
德国《商报》网站12日发表文章说,面对美国政府关税威胁,德国消费者对美国产品抵制情绪持续升温。文章援引一份对5000名成年德国消费者的调查说,64%的受访者表示“肯定会”或“倾向于”避免购买美国产品,51%的受访者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已影响到他们的实际购买决策。
文章还提到,欧洲消费者正通过多种方式抵制美国货。多家网站列出美国产品及其欧洲替代品牌的信息;软件开发商开发应用程序,供用户扫描产品条形码查询产地;一些用户群组在社交平台上号召抵制美国产品。文章说,公众压力已对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产生影响,2月特斯拉在德国新车注册量同比下滑76%,欧洲其他市场也出现类似情况。
另据丹麦广播公司报道,越来越多北欧人开始抵制美国货。为呼应消费者诉求,丹麦零售业巨头萨林集团决定在旗下超市对美国商品进行“特殊标记”。
反噬“美国资产”
针对美国威胁对欧盟国家酒类产品征收200%关税,美国纽约切斯特港一家精品葡萄酒零售商总裁扎卡里亚表示,他销售的葡萄酒有80%来自欧洲,美国葡萄酒数量不足以弥补这一缺口,“这(关税措施)将对整个美国葡萄酒行业产生全方位的负面影响,包括美国酒庄在内”。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曾以长期经济增长和相对稳定的政策走向吸引全球资本,但当前政府的“冲动与混乱”正使美股、美元等“美国资产”同步承压。
截至13日,美国标普500指数自今年2月峰值以来已下跌超过10%,美元汇率近期也显著下跌,其中对欧元贬值尤为明显。
英国《经济学人》网站日前刊文说,加征关税理论上会减少美国进口需求并推高美元,但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疲软表现表明,加征关税是“一种严重自残行为”,对美国经济的打击超过了其直接影响。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尤利安·欣茨表示,加征关税看似符合“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政策,但最终将损害美国经济自身。
该研究所近期发布的一份模型分析显示,相比欧洲,美国关税政策将主要给美国自身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进口钢铝价格将大幅上涨,导致美国许多行业生产成本增加。美国生产商不可避免地将成本转嫁给国内客户,国际竞争力必遭削弱。
新闻分析
美“对等关税”错在哪里?
美国的“对等关税”最早可能于4月2日开始征收,这一做法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批评。
所谓的“对等关税”,是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水平与贸易伙伴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相同。专家认为,“对等关税”主张具有一定欺骗性与迷惑性,实质上既有违世贸组织规则,也无视多边贸易体制过去近八十年来谈判达成的利益平衡结果,以及美国长期以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大量利益的事实。
——“对等关税”违背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这一原理是指,各方生产各自有成本优势的产品,然后相互交换,那么各方都从中受益。
美国智库凯托学会以咖啡为例分析指出,目前,美国对进口生咖啡豆不征收关税,而巴西作为咖啡豆生产大国和对美出口咖啡豆最多的国家,一直对本国进口的咖啡豆征收9%左右的关税。这是基于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形成的结果。然而,一旦套用“对等关税”,美国会盲目地效仿巴西征收9%的关税,这不仅无益于提升美国咖啡豆出口,因为美国的咖啡豆生产本身就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同时将损害数百万美国咖啡烘焙商和成千上万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指出,每个国家的产品竞争力不一样,所以各国会对自己的产品类目设置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关税,并在谈判贸易协定时通过以市场换市场实现“互惠”。执着于全部对等、完全对等,是非理性的。
——“对等关税”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根据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原则,各成员不能歧视其贸易伙伴,一个成员应向其他成员提供同等待遇。这意味着,如果美国对某一国达成协定降低关税税率且这一税率更低,那么这个税率就适用于美国已经谈过贸易协定的所有贸易伙伴。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认为,“对等关税”将至少在两方面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对不同贸易伙伴征收不同关税违反世贸组织成员之间互不歧视的承诺;若美国将关税税率调高至超过与其他成员协议商定的最高水平,也会违规。
——“对等关税”无视他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关税水平上,世贸组织并没有要求采取关税对等的原则。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来看,在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时,往往征收高关税,以保护其市场相关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关税就越低。美国在自身已经经过需要保护的发展阶段后,强求“对等关税”相当于剥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
“在经济发展不对等、经济实力不对等情况下,美国实施‘对等关税’是不公平的,将进一步拉大世界贫富差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飞涛说。
美方声称,征收“对等关税”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解决与贸易伙伴之间“其他不公平和不平衡的贸易问题”。贸易伙伴的关税税率、行业补贴、税收政策等,都将是用来评估“对等关税”税率的因素。专家指出,美国提出“对等关税”,除了想解决一系列国内“痼疾”,更重要的是把关税作为贸易谈判工具,达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目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指出,美近期关税措施背后动机主要包括:减少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推动对美投资,加速制造业回流;增加关税收入,填补减税政策带来的财政资金缺口;把关税作为施压手段,达到经济和经济以外的目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现阶段,“对等关税”将对哪些国家造成最大冲击仍不明朗,不过对美国产品征收较高关税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以及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等。
根据世贸组织数据,2024年美国前10大贸易伙伴2022年实施的最惠国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中,印度为12%,韩国为8.4%,越南为5.1%,墨西哥为3.9%,加拿大为3.4%,均高于美国的2.2%。
彭博社指出,“对等关税”预计将对欠发达经济体造成沉重打击,因为这些经济体对美国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较高。
刘飞涛认为,一些欠发达国家虽不是“对等关税”重点对象,但可能受到更大冲击。根据现有贸易规则,这些欠发达国家往往被允许对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较高关税,而其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可享受较低关税。
“对等关税”政策也将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拖累美国自身经济增长。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预测显示,“对等关税”实施后,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短期将上涨1.7%,2025年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涨幅将扩大至2.1%,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
相关新闻
特斯拉:
美国关税政策将损害美国公司
据美国媒体14日报道,美国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公司日前致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警告美国政府的高额关税政策将损害美国公司。
特斯拉在信中说,过高的关税将推高美国必要进口商品的成本。贸易争端还将面临报复性措施,造成美国出口电动汽车的关税增加,美国出口商必然受到不成比例的影响。特斯拉认为,即使积极推进供应链本地化,“某些零部件在美国境内采购仍然困难或不可能”。
美国汽车驾驶协会此前曾表示,征收广泛关税将扰乱美国装配厂的生产。汽车制造商无法在一夜之间突破原有供应链,成本上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价格上涨、向消费者提供的车型减少以及美国生产线关闭。
日媒:
特朗普“美国梦”堪称噩梦
产业界考虑“去美国风险”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日前刊登日经高级评论员、编委高桥彻的署名文章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关税大战使全球自由贸易体制陷入危机,他的“美国梦”对世界来说堪称一场噩梦。文章摘要如下:
特朗普在本月的一次演讲中夸耀就任以来的“成果”,称“美国梦正前所未有地蓬勃发展”。然而,“特朗普2.0”的“美国梦”对世界来说是一场噩梦,发动关税战让全球自由贸易体制陷入危机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4月2日起,美国将发起“对等关税”。成为“对等关税”目标的是所谓对美贸易顺差巨大且关税税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从美国2024年贸易数据来看,逆差额靠前的15个国家和地区,有9个位于亚洲。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超过美国执行关税税率的国家有印度、韩国、泰国和越南等。
可以说,世界经济秩序正处于十字路口,对于无视自由贸易规则的美国,各国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将会使国际秩序发生巨大变化。
美国上一届政府大搞所谓供应链“去风险”,而如今,大肆宣扬“贸易逆差恶性论”、不断升级关税战的美国新一届政府已成为威胁世界经济安全的风险。面对如此大的不确定性,全球产业界由此产生“去美国风险”的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