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发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不断推进水上搜救工作高质量发展
厚植产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向新向上向强
嘉峪关市到江门开展文旅推介活动
扩大平安建设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民生福祉
共建产后母婴医学保健中心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3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民政局:
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民生福祉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刘润池

    不久前相继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市两会,为今年工作划好重点,指明方向,吹响了全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市民政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市两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决心,不断优化民政领域全生命周期服务,切实提升民生服务品质,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进步贡献民政力量。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记者: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市两会均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民政部门将如何推动落实?

    市民政局:江门民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市两会工作部署,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一方面,充分发挥、挖掘本地产业基础优势,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及老年人适用的食品、保健品、卫浴、家具、抗衰老等产品用品,推动高端康复辅具产业发展,丰富养老消费业态,持续释放养老消费潜力。

    另一方面,深化与港澳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支持港澳、深圳投资者在江门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大湾区康养服务目的地。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

    记者: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民政部门在这些方面有何规划和措施?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方面,江门民政部门将聚焦“机构—社区—产业”三维协同发展,系统推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创新。具体包括三大重点举措:

    一是完善机构养老照护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增设失能失智专区,增加认知障碍床位、护理型床位供给。建立普惠型养老机构认定标准并制定支持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品质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提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深度,推广“中医+康养”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二是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培育引导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助洁、助行、助急等服务。持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结合国家“焕新”行动实施加大宣传推广,引导老年人家庭自主选择适老化改造、智能监护设备安装、适老辅具配备。实施好全国首批“社区智慧助老”行动试点项目,打造智慧社区养老样板。优化老年助餐服务奖补政策,进一步发动餐饮企业、物业企业等参与,提升服务内容和品质,。

    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规划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老年人服务智能产品及老年人适用的产品用品,促进“养老+制造”发展。支持老年教育市场化发展,拓宽老年教育供给渠道,促进“养老+文娱”发展。引导发展银发群体定制旅游产品,鼓励推出面向老年群体的优惠产品、套餐服务或费用减免,促进“养老+旅游”发展。

    儿童福利方面,将开展流动、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提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儿童心理关爱服务。强化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协助提供儿童情绪疏导、未成年人临时救助服务等志援服务。开展省级儿童福利和权益保障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深化儿童福利机构“养、治、教、康、社”五位一体质量提升,探索面向社会开展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康复等服务。

    兜牢民生底线

    记者:市委、市政府强调,要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民政部门将如何兜牢民生底线?

    市民政局:我市民政部门将按照“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要求,织密兜牢底线民生保障网。

    一是推进综合救助服务平台试点建设,加强部门协同、信息共享和政策宣传,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预警处置机制,探索构建“一户一条闭环救助链”,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低保、低边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临时救助及各类专项救助政策全面、高效落实。

    二是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95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1520元,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375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220元、280元。

    三是今年我市将独居老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纳入市十件民生实事推动落实,将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摸排核查和建档服务工作,常态化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现建档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全覆盖。

    四是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助力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搭建平台、统筹资源、汇聚力量,延伸和拓展参与领域,在和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更多发挥作用。通过完善慈善激励机制、创新“慈善+”服务模式,畅通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参与渠道,推动慈善资源在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更大效能。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增加救助服务供给,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