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委会祖宅村的慧园生态农场看到,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农场主苏爱军、李荣焕夫妇正带领工人们忙着采摘、装箱,准备发往省内各地。
2014年,苏爱军夫妇看准开平碉楼旅游发展机遇,毅然到开平发展。十年来,他们通过技术攻坚,成功实现葡萄全年供应;通过农旅融合,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成为“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代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刘嘉猷
从“门外汉”到种植能手
记者见到苏爱军时,他正忙着指导工人修剪枝条,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谁能想到,这位葡萄种植能手十年前还是个农业“门外汉”。
2014年,已在广东经商十余年的苏爱军夫妇作出决定:放下建材生意,到开平乡村种葡萄。“当时开平碉楼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看到了发展机遇。”苏爱军回忆道。
“我们一开始就决定采用采摘直售的模式,因此,实现全年供应水果就非常重要。”苏爱军说。为此,苏爱军和妻子多次到辽宁等地考察学习,引进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等优质葡萄品种。经过反复试验后,夫妻俩决定农场采用“剪枝调控+地块轮作”的模式。“现在,这种模式已经相对成熟,我们能通过剪枝日期直接决定葡萄的成熟时间,比如3月修剪的枝条,7月就能挂果。”苏爱军解释道。如今,慧园生态农场已经能将葡萄生长期精准控制在120天左右,实现分梯次成熟、全年不间断供应。
走进慧园生态农场,被特殊“防晒衣”包裹的葡萄格外引人注目。“这样能够让果实品质更加稳定。此外,我们采用花生麸糖蜜自发酵有机肥来活化土壤微生物,改良土壤肥力,让种出的葡萄糖度更高、口感更好。”苏爱军介绍道。
为确保葡萄的品质,慧园生态农场建立起严格的品控体系,每批次葡萄都要经历生长期、成熟期两次农残检测,并定期接受第三方机构抽检。“我们主要做的是回头客生意,品质必须要有保障。”苏爱军说,正是这种对品质的追求,让农场赢得良好口碑。
农旅融合拓销路
在慧园生态农场的葡萄架下,深圳游客王女士正带着孩子体验采摘葡萄的乐趣。“现摘现尝,品质看得见,孩子还能亲近自然。”王女士说。
“我们坚持做自产自销的农旅综合体,走精品化路线。”苏爱军介绍,在销售渠道上,农场采取“线下体验+线上复购”的创新模式,即一方面通过现场采摘吸引游客,另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服务老客户。“我们严格控制配送范围,只做省内订单。这样既能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又能确保服务质量。”苏爱军解释道。
今年2月,开平市文旅创业孵化基地组织专业主播到慧园生态农场开展直播推广活动。短短两天的直播,就吸引3233人次观看,线上团购套餐售出144份。“效果超出预期,”苏爱军兴奋地说,“这让我们看到了直播营销的潜力。现在,我们自己也做直播,向消费者展示真实的种植环境,吸引更多人来摘葡萄。”
依托开平碉楼景区的地理优势,慧园生态农场与当地旅游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很多客人游完碉楼后,都会顺道过体验采摘乐趣,不少游客来自广州、深圳、珠海等周边城市。”苏爱军说,这种“旅游+农业”的模式,既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为农场带来了稳定客源。
在带动农户增收方面,农场探索出“固定用工+灵活就业”的模式。除长期雇佣3名技术工人外,还根据农时需要,灵活聘用周边村民参与劳作。“工作强度适中,时间灵活,特别适合中老年劳动力。村民们都很乐意来农场打零工。”苏爱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农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培训、产品收购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葡萄种植。苏爱军表示,未来,将继续在保障品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