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今年2月,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市两会相继召开。近日,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冯一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商务系统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市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实践中,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动力
记者:市委、市政府提出,把促进消费摆在扩大内需重中之重的位置,当中释放了什么信号?2025年提振消费,市商务局将怎么做?
冯一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商务部将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列为今年八大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市委、市政府也提出要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动力和稳定锚。自上而下的部署,充分体现了对于提振消费的高度重视。
回顾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63.48亿元,增长0.8%。其中,商务部门牵头开展的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报废更新、汽车置换更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等4项活动补贴资金超3.2亿元,拉动消费超过27亿元、销售商品近16万件(辆)。全市乘用车上牌量增长5.59%,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50.46%。
此外,老字号迎来了创新发展,消费者熟悉信赖的品牌“新宝堂”“嘉士利”获评“中华老字号”,“李锦记”等17家企业入选第一批“广东老字号”。
2025年,我们将继续发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其中,重点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充分激发潜在消费活力。继续深入开展“一城一节一IP”活动,进一步打响“侨都咖啡”“江门茶饮”等城市消费品牌,推动消费端向产业端拓展延伸。不久前,江门举办了第三届中国侨都(江门)咖啡节,客流量超50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超2000万元。
同时,我们还将打造和提质一批特色商业集聚区,创新多元消费场景。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力争新增一批“中华老字号”和“广东老字号”企业。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培育消费热点。鼓励商贸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推动企业做强做大。
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记者:开放是侨都江门的城市基因,在广东省提出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策略背景下,我市将如何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冯一宁:去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市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市进出口、出口总值分别迈上1900亿元和1600亿元新台阶,增长10.6%和14.4%;与江门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20个,比2020增加13个。企业转型升级成效凸显,4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家电产品出口百强企业。新会区健康食品基地、江海区智能家电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市拥有4个国家级、6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数量位居全省第三。
我们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实现降本增效。组织企业参加“粤贸全球”等系列展会,共获得各类支持资金超1500万元。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近1600家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增长10.8%。用好各种自贸协定,全年签发原产地证书1.8万份,增长10.45%,助企业减免关税约5亿元。2024年,以“组合港(一港通)”模式出口货物 6.58万标箱,为外贸企业节省物流等成本近2000万元。
去年,江门有39个超亿元外资项目落地,计划总投资超173亿元;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23个,增长12.25%;推动美心食品、李锦记、吉宝数据等项目达成增资和入资意向,实际吸收外资金额11.8亿元。江门有12家外资企业上榜2024广东外资企业百强榜单,数量位居全省第四。法国电力、德国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已于江门投资超50家企业。
接下来,江门将全力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奋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方面,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开展“千企百展抢抓订单”专项行动,鼓励和组织超1000家次企业参加123场境内外重点展会。做好第137届、138届广交会的组展参展工作,持续开展“国际采购江门优品专项行动”。立足智能家电、摩托车、水暖卫浴、五金不锈钢制品等优势产业,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推进蓬江区智能家电产业带省级试点建设。
既要大力发展出口,也要补齐进口短板。江门高新港进境肉类、水果海关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即将建成启用,要大力推进农产品进口基地建设,积极扩大进口,优化贸易结构。进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增强企业抵御国际贸易风险能力。加强“组合港(一港通)”模式的应用推广,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另一方面,推动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大力招引优质外资项目落户江门。发挥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机制、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等的作用,加强服务保障,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支持省级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依托各类产业园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等平台载体,打造一批高质量外资集聚区。深化与香港贸易发展局、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等机构合作,更好地服务港澳企业在大湾区发展壮大,吸引更多外商关注江门和投资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