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江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江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更是江门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出路。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县域工作总抓手,强化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用以统领县域各项工作。要坚持规划引领、产业优先,深入实施“六大行动”,一体推进兴业强县富民,推动“百千万工程”向纵深推进、加快突破、初见成效。
2023年以来,江门市以“头号工程”力度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迅速开局。短短两年,全市各县、镇、村已取得明显进步,实现多项重大突破,呈现良好势头。从县域引领看,新会区进入GDP千亿强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46位,蓬江区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鹤山成为欧盟企业新的集聚区;从镇域发展看,成功培育了一批省典型镇,赤坎、都斛、共和等一批“文旅+”、“农业+”、“制造业+”特色镇强势出圈;从乡村振兴看,成功培育了一批省典型村,93%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60%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增长5.6%、增幅珠三角第一。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江门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平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1.89:1缩小至2024年的1.77:1;区域发展质量更高更优,工业投资连续2年超1000亿,投资、产值等综合考核全省第一,成为广东工业发展腹地和产业转移主平台。这些成果为江门如期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初心如磐,笃行致远,我们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持续巩固前期成果,以不松劲、不停步的工作韧性,确保“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乘势而上开新局,系统攻坚再攀峰。江门地域广、镇村多,实现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仍有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如县域高质量发展基础不牢、镇域发展特色不鲜明、乡村建设水平不高等。县、镇、村是一个紧密相连又功能各异的有机整体,在“三年初见成效”关键之年,江门当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系统思维,构建“县域引领、城乡融合、全域振兴”新发展格局。一要以县域产业发展为核心,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要进一步强化平台载体建设,提升区域协作水平,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强化科技赋能,重点推动资源整合、政策集成、项目布局,汇聚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把县域经济底盘筑得更稳更牢。二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县城规划水平,优化县城空间布局,大力实施县城基础设施补短板等民生工程,深化拓展教育、医疗托管模式,完善商贸设施和消费功能,吸引更多人到县城居住生活。三要以镇村风貌提升为重点,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要打好深江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沈海高速等重要交通沿线风貌提升攻坚战,打造连线成片风貌带。要建好乡镇连城带村节点,加快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持续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四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活力。要打好集成式改革组合拳,加快县域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以扩大县域国企债券融资规模为突破口做强县域国企平台。要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市场参与、多元投入,做好各类试点经验模式总结推广,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全方位参与“百千万工程”,让“百千万工程”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向着“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奋勇前行。
(黄永基,市委党校202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鹤山市委保密委专职副主任、鹤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