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联动,实现“碎地成金”破解发展瓶颈;村组联动,创新“借鸡生蛋”点燃致富引擎;村村联动,推动“连点成线”整合周边资源……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龙胜镇桥新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村企联营、村组联动、村村联盟”发展体系,实现抱团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长。2024年,桥新村村、组两级总收入达136.84万元,同比增长68%。
文/图 李淑珩 谢晓岚 黄炜东
据了解,为解决以往村内土地分布散乱、利用率低等问题,桥新村积极发挥“总有党员在身边”品牌效应,创新建立“红色网格+三方合作”机制。“我们主要由党员干部带头,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网格分片摸排登记,建立闲置土地动态管理数据库。然后,通过‘村集体统筹流转—专业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生产’的模式,整合零散农田开展‘水稻+马蹄’轮作种植,并逐步推进二期土地流转计划,成功打造现代化种植基地,为50余名村民就近提供就业岗位。”桥新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村企合力建设下,该村土地亩均产值提升约40%,每年可为村集体新增收益2万元,实现“碎地聚宝、闲人转产”的质变。
如何才能活化利用好村组资源?桥新村创新在竹林村小组试点推广“小组出地、村委出力”的村组联营模式,由村委会统筹开发竹林村小组的闲置留成地,做好标准化厂房建设与专业化运营管理。依托厂房毗邻金牛山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桥新村重点瞄准五金制造、汽配生产等龙胜镇特色产业领域,有效承接园区工业资源溢出,以租赁的方式对厂房实行精准招商,吸引优质项目和企业入驻。这一方式切实破解了村民小组独立开发存在的资金短缺、运营能力薄弱等难题,为村、组两级提供持续性收入,将“沉睡”的资源盘活。
桥新村还在横向维度上发力,主动联合龙胜镇现龙村、桥联村,投入约210万元合作建设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同时,创新设立动态收益分配机制,打造成本共担、设施共享的协同体系,产生“1+1+1>3”的协同倍增效应。此外,充分发挥乡亲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厂房建设,累计筹集资金60多万元完善周边排水系统、环形道路等配套设施。村村联盟共建模式实施首年,即实现厂房100%出租,全年为桥新村创收23万元,带动周边村集体年均增收近10万元,实现“建一个项目、活一方经济、富一片群众”的共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