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在塘口镇的田间,农户们忙碌不已,种下新一年的希望。这热火朝天的春耕场景,背后体现了塘口镇作为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成效。2024年,该镇新增耕地超49公顷,盘活闲置土地7.87公顷,活化闲置旧建筑1.7万平方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打破困局
土地“变身”活力足
塘口镇手握“开平碉楼与村落”这张世界文化遗产“王牌”,过去被旅游资源分散、配套跟不上、土地整合政策瓶颈难题绊住了脚,想修条村道却被沿线的田地“扯后腿”,发展处处受限。
转机出现在2021年1月,塘口镇入选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名单。该镇投入4.62亿元,实施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等项目,经过整治,新增的耕地连成片,农业机械可以大显身手。
塘口镇北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羡深感慨地说:“以前村里不少田地种着树,土地没利用起来。经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里新增了耕地,承包给大耕户后,租金涨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分红也多了,大家都乐开了花!”村民老谢说道:“以前田块零散,耕种起来麻烦,现在规整多了,机械化操作方便,人力成本降下来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
新增耕地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还为农业产业升级添了把火。北义村正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将通过规模化种植带动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双提升,进一步深化农旅融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
盘活资源
乡村发展动力强
在建设用地整治方面,塘口镇盘活7.87公顷闲置土地,1.7万平方米闲置旧建筑重新“活”了起来。设立在这里的江门(塘口)江澳青年文创基地把握机会,吸引了一大波港澳青年和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创业。
以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立平介绍道:“我们村里有不少闲置房屋,之前都荒废着。现在借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东风,打算引进企业运营,打造红色旅游项目,像谢创故居、谢永宽故居,已经有不少人来参观。今后,我们村还要继续开发,让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盘活闲置资源,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子也更有活力了。“我们还引进咖啡店,为游客提供更多新鲜体验。”关立平说。
随着江门乡村振兴培训中心、此间·国际研学空间等项目落地,塘口镇的公有物业闲置率从80%锐减到10.01%,租金大幅上涨,资产价格更是翻了3倍。广东省首家先锋书店——先锋天下粮仓书店落户,给塘口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地标。此外,塘口人才公寓和人才驿站的建成,消除了人才的后顾之忧,让这个小镇对人才的吸引力直线上升。
文旅融合
项目落地提质效
塘口镇巧妙利用“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碉楼文化旅游区的优势,将“塘口优品”行政区品牌培育融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同时,打造塘口世遗廊道示范段,统筹230项核心资源,引入36个文旅项目,总投资超8亿元。
以敬村作为红色文化村,在文旅融合方面独具优势。“我们村红色资源丰富,接下来,计划以红色教育为核心,开发更多研学项目,让游客既能参观红色景点,又能体验农事,感受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的魅力。”关立平信心满满地说。在裡村村,里苑·稻香碉楼民宿盘活了村里的碉楼资源,集人文民宿、展览馆等功能于一体,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越来越多文旅项目在塘口镇落地开花,这里正全力打造广东省乡村旅游集聚区,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塘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镇计划继续巩固整治成果,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释放更多土地潜力,在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等方面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