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新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将优良作风融入日常工作
在招大引强上求突破
激活产业“智变”引擎
不断提高“四种能力”
夜间奋战 工期减半
82家企业参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4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AI培训+深度对话”破题
激活产业“智变”引擎

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

    4月11日,“AI与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新会区举行。这场活动不仅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学者、行业领军企业代表,更通过“AI培训+深度对话”的新形式,推动新会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型。

    “当前,新能源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扩张期。这一轮扩张与技术结合更加紧密,而人工智能将会从生态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带来全新改变。新会新能源产业基础扎实,未来在推动AI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前景广阔。”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静瑜对未来充满信心。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黄胜

    一场座谈:

    专家与企业代表“双向奔赴”

    这场座谈会,吸引国内外AI领域的“大咖”专家、新能源重点企业代表参加。

    从参加活动的名单看,既有江门的新能源重点企业,如,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四、国内第三、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五)、广东芳源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也有东丽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隔膜行业龙头)、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作为广东省新能源电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产基地,新会区新能源电池产业2024年产值达73.58亿元,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包括电池原材料、电芯制造及PACK成组、电池生产装备及电池回收利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体系。

    产业基础已然夯实,AI如何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与会企业代表与专家积极发言。

    “在智能化工艺控制方面,我们引入干燥模拟系统,实时采集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材料特性等,结合AI算法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试错成本,实现工艺参数的自动调整与故障预判。”东丽先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刚说。未来,该公司计划通过工业物联网与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从数据采集、分析到设备自主决策的闭环系统,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生产。

    “在新能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变革过程中,AI可大幅缩短实验验证周期,降低资源浪费,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电池寿命管理与回收流程,实现资源高效再生。”刘静瑜说。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得益于三大核心要素的支撑,即算法、算力和数据。随着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的普及,推理侧算力成本大幅降低,可以通过‘DeepSeek本地部署+知识库’相结合的形式,推动相关产业、行业构建起‘专属大模型’,为科学谋划布局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田玲现场支招。

    一个生态:

    开启政产学研相结合模式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市的“首善之区”,近年来,新会区把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目前,新会区有智能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55家,涉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企业20家,其中在建3家、已投产17家。在上游环节拥有研发、制造传感器的广东润宇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和宇传感器有限公司等,生产丝杆的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广东天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轴承的江门市博思成精密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在中游环节拥有生产铰链自动组装机、滑轨自动组装机的江门市戈利图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正成为引领新质生产力跃升的关键引擎,在此背景下,政府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统筹资源、搭建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合理有序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实现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政府也应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创新,结合城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张振刚表示。上个月,新会区政府系统专业能力提升“夜学”专题班聚焦“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这一前沿主题,以人工智能之“智”,凝聚新质生产力之“力”,提升新会高质量发展之“质”。

    “我们希望邀请更多有实力的新能源企业了解新会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促成他们与本土企业加强合作,推动更多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地。既可以配套中创新航江门生产基地,布局NCM高镍三元产能;也可以利用江门芳源环保公司的镍钴资源,共建前驱体项目。此外,还可以依托江门双碳实验室,开发新一代高能量密度负极。”新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接下来,新会区将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组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培育专班,谋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出台发展支持政策,协同做好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培养、政策扶持、应用示范等工作。同时,研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应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五金不锈钢、红木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与五邑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室,推动上下游配套产业提质发展。注重发挥职教城资源优势,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壮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

    眼下,这座千年古郡,正以一场接一场的“AI启蒙运动”,掀起传统制造业的“悄然革命”。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