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小海鸥红领巾广播电视台’又和大家准时见面了!本期播报为大家安排的栏目是《校园新闻直通车》……”4月14日下午,沙坪街道第一小学各班学生通过教室多媒体平台收看“小海鸥红领巾广播电视台”的节目。短短10分钟的节目内容丰富,既有主题知识科普,又展示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风采。
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同时,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增强学校与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今年,该校扩充“小海鸥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功能,打造“小海鸥红领巾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小海鸥”),并将其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新阵地,以趣味视听体验赋能校园文化建设,传播校园正能量。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舜同
打造“广播电视台”
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我最喜欢‘小海鸥’的《校园新闻直通车》栏目,它不仅让我了解国内外的重要新闻,还让我知道身边发生的校园趣事,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沙坪街道第一小学六(1)班学生郑哲笑道。
“‘办孩子的栏目,传达孩子的心声,展示孩子的风采’,这是学校设立‘小海鸥’的宗旨。今年以来,学校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积极打造丰富多彩的‘小海鸥’节目内容,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学生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小海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媒体平台。”该校德育主任助理谭艳莲表示。
据介绍,“小海鸥”分为“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两个平台,该校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打造《校园新闻直通车》《知识百宝箱》《文学星空》《才艺大舞台》等多个栏目,满足学生了解校园资讯和国内外新闻资讯、拓宽知识面、提升写作能力、展示才艺特长等方面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设计了《点歌台》《幽默一刻》等栏目,让师生可以通过点歌表达情感、分享幽默笑话等方式,为大家带来欢乐,缓解学习、工作上的疲劳。
“为了让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收听收看‘小海鸥’的节目内容,我们精心设计了播出时间。其中,‘红领巾广播站’的相关栏目在每周二、周四的午餐时间播出,‘红领巾电视台’的相关栏目在每月第三周星期一的班会课播出。除了利用学校广播系统及各班多媒体平台播放节目内容,我们还会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小海鸥’的节目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家与家长一同观看,增进亲子感情。本学期以来,‘红领巾广播站’已播出节目16期,‘红领巾电视台’已播出节目2期。”该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李剑成介绍。
如今,“小海鸥”已成为该校的重要宣传平台之一。“今年,学校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为目标,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主题,打造多个主题栏目。本学期以来,我们以学雷锋纪念日、清明祭英烈为主题开展活动,通过播出校园榜样事迹、英烈故事等内容,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提升品德修养。”谭艳莲表示,“小海鸥”还开设了《文明直击》等栏目,宣扬赞美学生的校园文明习惯,并对不文明现象进行警示教育,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小播音员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我现在主要负责《校园新闻直通车》和《文学星空》的播报。成为‘小海鸥’播音员后,我才知道电视上的播音员多么不容易,不仅要熟悉文稿,还要在播报的时候控制好感情、语速、语调。播报节目让我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自信心!”沙坪街道第一小学五(3)班学生田沁鑫说道。
据了解,目前,该校共有20多名“小海鸥”播音员,涵盖二至六年级学生。要想成为“小海鸥”播音员,学生要经过班级初选、德育组二选两大关,才能来到最后的选拔环节,十分考验学生的普通话发音、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舞台表现力、团队协作能力。
“在完成‘小海鸥’播音员的选拔后,学校会联动语文科组及德育组,利用大课间、‘430’课后素质托管服务时间定期开展培训。我们邀请语文教师为学生进行发声、朗读技巧、稿件分析等训练,并由德育组教师对学生开展播音实践演练,让学生在模拟播报和实际节目录制中积累经验。”谭艳莲说。
“我负责过《知识百宝箱》《文学星空》的播报,每次拿到文稿,我都会通过查阅字典等方式确认每个字的读音,并通过通读稿件,把握播报的语调、感情。我觉得当播音员的难点在于通顺地播报每一篇文稿和感情的表达,我还会通过观看学习《新闻联播》、读绕口令来提升自己的播报能力。”该校五(2)班学生袁丽盈说。
除了对“小海鸥”播音员开展技能培训,该校还通过科学排班的方式优化播报内容,在提高节目质量的同时,助力学生提高播音水平。“我们每个月会对下个月的播报内容进行提前策划,结合当月主题以及相关投稿内容,以同年级学生搭档播报、高低年级学生合作播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同台播报互相学习,也让‘小海鸥’的节目内容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需求。”李剑成说。
鼓励师生投稿
传播校园正能量
“这个学期以来,我积极为‘小海鸥’节目投稿,听到自己的文稿被‘小海鸥’播音员播报出来时,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会继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争取投更多稿件,希望它们被采用、播报!”郑哲表示。
据悉,该校教学楼2楼的广播室门外墙壁上设置了“红领巾广播电视台投稿箱”,到了下课时间,学生们会把自己精心创作的文稿投入箱内,期待自己的作品可以在“小海鸥”的节目中被播报。为进一步丰富“小海鸥”的节目内容,该校大力发动师生踊跃投稿,并设立“优秀投稿奖”“最佳创意奖”等多种荣誉奖项,对积极投稿和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师生给予表彰和奖励,相关奖项还可以帮助文明班的评比。该校还开展“我为广播电视台献一计”活动,广泛收集师生对“小海鸥”的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建议,不断提高节目质量。
“我们鼓励学生自主策划节目内容,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有趣素材。同时,我们定期开展主题征稿活动,征集学生的优秀文字作品、绘画作品等融入‘小海鸥’的节目中。此外,我们与各学科教师合作,制作学科知识讲解类节目,实现知识的趣味化传播。”谭艳莲介绍。
据了解,接下来,沙坪街道第一小学将继续优化和丰富“小海鸥”的节目内容及形式,引入更多互动环节,增强节目的趣味性,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助力“小海鸥”播音员成长;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沙坪街道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各成员学校打造相关宣传平台及德育工作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