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好兄弟!他的产品很好!”在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现场,意大利MO-EL公司的董事长Carlo主动向记者介绍起他的合作伙伴——江门市路思拓电机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思拓”)的创始人、董事长石秋。Carlo告诉记者,他已经与路思拓合作了25年,路思拓每年都会给他带来新的惊喜。
与Carlo有类似感受的,还有来自肯尼亚的客商Jignesh。两个月前,他向江门市海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基科技”)订购了两个货柜的排插,这个月又从8500多公里外赶到广交会现场,再次跟海基科技确认了新的订单。
在美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中国外贸企业面对压力展现出强大韧性,“江海制造”依旧门庭若市。
海外客商缘何青睐“江海制造”?
从广交会这一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可以看到“江海制造”的韧性。在本届广交会上,42家江海企业斩获133个展位,携千款“新品”“潮品”“爆款”亮相,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文/图 何榕 陈婵 陈颖筠 文莉
何以有韧性?贵在创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
“江海制造”为何有如此强的韧性?
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摩托”)董事、总经理谢升用“创新”作了回答。
“别人不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谢升告诉记者,其他竞争对手不愿意投入的设备成本大冶摩托投入,不愿意投入的研发成本大冶摩托也投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摩托车做到全世界最好,做到一个新的技术高度。”谢升坦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2025年第一季度,大冶摩托营业额同比增长76%,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业务扩张势头。
从一品观全链,可以看到“江海制造”的底气。
“江门摩托车产业链强大到难以想象。”上海人、江门申强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卫保龙深耕摩托车配件、汽车配件等领域40多年,已在江海扎根20多年,他告诉记者,“只要在江门城区走一圈,想要的摩托车产业链供应商都能找到。”
如何在强大的产业链中做出亮点,卫保龙同样提到“创新”。“我们主要是做摩托车灯具配套,也要上高精尖的设备,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卫保龙在本届广交会上带来该公司最新研发的汽车内外饰产品,最大限度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创新是能力,破局是魄力。
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家居舒适性要求的提升,江门宝士制冷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士制冷”)敏锐地捕捉到分体式空调市场的增长潜力。
“从移动空调到分体式空调,不是简单的产品延伸,而是对品质、技术、品牌的全面升级。”宝士制冷总监李雪靓告诉记者,宝士制冷依托在移动空调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能够迅速切入分体式空调赛道,今年中下旬即将投产的新厂房也将布局分体式空调生产线。
无惧风雨,“江海制造”以品质、创新、诚意,赢得全球目光。
何以能广交?利在共生
握手,拥抱,拍肩;是朋友,更是兄弟。
在广交会现场,记者听到海外客商对江海企业家评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兄弟”。
为什么江海企业能够广交天下?
诚信,永远是最大的必杀技。
“我们会将创新思路共享给我们的客户。”石秋凭借“诚信”二字在广交会上结交了不少关系保持几十年的老客户,他乐于把自己对于行业的思考、产品的创新理念分享给客户。
“每次来见Alfred(指石秋),都会给我带来一些新的灵感。”Carlo从路思拓借鉴了语音控制功能,计划将其运用到暖风机上。“合作了25年,我一如既往地信任我的兄弟,他给我的产品一定是最好的。”Carlo说。
第一次选择是能力的验证,第二次选择是体验的驱动,第十次乃至更多次的选择则是战略的共生。
“他们的产品质量好、设计好、性价比高,很难说服我们去找别的合作商。”刚收到10万只海基科技排插的中东客商Suchak再次来到广交会现场见老朋友,长达10年的合作使得其10岁的儿子也与海基科技董事长伍咏坚成了好朋友。
“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这是我们企业的发展理念,也是服务宗旨。”伍咏坚告诉记者,正是海基科技对质量的高度重视,对客户的高度负责,才让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目前我们在东南亚、中东、英联邦国家以及国内市场都有合作项目。”伍咏坚说。
以客户思维看市场,是江海企业一贯坚持的原则。
“客户一进我们摊位就‘走不掉’。”贝尔斯顿海外销售总监彭海欧向记者介绍,根据全球市场的需要,贝尔斯顿不断拓展小家电产品品类,仅本届广交会就带来80多款产品,几乎每一位走进其摊位的客商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
当下,“江海制造”早已跳脱“性价比”的单一标签,江海企业不断从“以价取胜”迈向“以质突围”,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客商与江海“交朋友”。
□记者手记
“江海韧性”不惧风雨
广交会上,意大利客商Carlo揽着路思拓总经理石秋的肩膀,用带着意大利口音的英文向记者重复:“这是我的兄弟!”
这一声“兄弟”,在贸易壁垒高筑、全球经济波动的当下,显得格外珍贵。25年的合作,从电机到智能语音控制技术,Carlo对“江海制造”的信任不仅源自“江海制造”的品质,更源自江海企业与全球客商共筑的“韧性之网”。
这份“江海韧性”,在风雨中愈发坚韧。
“别人不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大冶摩托总经理谢升的这句话,成为江海企业逆势而上的注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冶摩托选择将研发投入视为“刀刃向内”的破局之策,用技术高度撕开市场缺口。
“江海韧性”表现为将产品做到让人无可替代。“江海制造”的底气是以技术厚度对抗波动,以市场深度消解风险。
面对美国加征关税、地缘政治动荡等压力,江海企业并未困守一隅,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化新格局——将目光投向欧洲高端市场,深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需求,借力RCEP政策红利优化区域布局。
2024年,江海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超300亿元,同比增长4.3%;2025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预计实现双位数增长;欧美、东盟、墨西哥等重要出口市场实现较快增长。“只要在江门城区走一圈,想要的摩托车产业链供应商都能找到。”卫保龙的感慨,揭示了“江海韧性”的底层密码——产业集群的强大支撑。
这里,从塑料模具到精密电机,从排插到小家电,上下游企业紧密咬合,形成“聚木成林”的生态。海基科技的排插能远销肯尼亚、中东,正因产业链赋予的成本与效率优势;贝尔斯顿电器以8大品类近300款小家电覆盖全球需求,背后是柔性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这种“链式韧性”,让企业即便在订单波动时,仍能灵活调整,以“快”制胜。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是江海建区以来的精神传承,也是江海“新三十年再出发”的行动纲领。
风雨从未动摇这片土地的韧性,只因答案始终藏在行动里:敢,才有出路;创,方见未来。(何榕 陈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