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荣
春天归来的时候,好像是新的,但好像又是旧的。因为在朱自清的《匆匆》里,日子不管多么生气勃勃,你稍不留意,睡个午觉,它就成为了过去式。
真快,40多年的光阴都成为了昔日。一转眼,2025年已经到了4月,再回头,离开故乡进城上班已经2个多月了。眨眼间,春天回归故里已经有好些日子了。
故乡的春天归来的时候是有感觉的。肉眼可见的处处是春,那清晨的云雾在缕缕明媚的阳光里缥缈,舞动着春韵。看她,似纱像绸,像匍匐的轻烟,又像翻滚的海潮,那吐露着浅浅嫩绿的青山,在她的妩媚里若隐若现,宛如一幅随风摇曳的巨型画作。那各色的花儿竞相开放,粉红的桃花像团团火苗,簇拥在枝头上,唱着娇羞的歌;雪一样白的梨花,安安静静地,坐卧枝头腼腆地笑了;弯弯曲曲,曲曲折折的羊肠小径边上,嘻嘻哈哈满是无名小花,那紫的细小如芝麻,那浅浅的黄像一顶戴在手指头上的小帽子,那天一般蓝的像一个个小喇叭在播放春天的音乐……这些小花各有各的姿态,有的从杂草间探出小巧玲珑的小脑袋,有的匍匐在矮树丛中,有的在高大的松树上调皮地攀爬……这时,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学生,如同那初升的太阳,唱着欢快的歌谣,踏着轻快的脚步,向春天的树林里奔去。
故乡的春天,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有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细雨滋润万物的欢笑。我现在的日子,大都是在教书中度过。每年或立春前,或刚过立春,就要收拾行李,离开故里,重启一年教书育人之路。春天,母亲站在村头的桉树下,望着我摇手挥别。每一次,总想着要多陪陪母亲,总是把好多好多关于春的心事揣在怀里,总想着要带走故乡的春天,结果就连脚底下沾着母亲在菜园里翻出来的新泥,最后也落入滚滚前进的轮轨里,仅剩下一个孤独的落寞。
20多年了,这20多年奔波在故乡与他乡之间。故乡是我每年寒假必须要回去小住些日子的地方。即使回去的时候,春天还没有归来,漫步在寒风行走的乡间小路上,总能从枯竭的杂草里嗅到春天的气息。那些日子,和母亲扛着锄头去菜地。青山在母子俩的交谈中闪过,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来的清新空气。和母亲挥舞锄头,每一锄头下去,翻出来的都是清新的味道。心想,冬天来了,春天也应该要回归山里了。
“就用‘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吧,你看妥否?”2025年1月底,我在家乡县城买的新房刚装修好,书法上颇有造诣的谢同学要提笔送我副对联。
“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多有韵味啊,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恒久的美好景象,又表达出一种对恒久不变的美好的珍视。春天虽然离去,但花朵依然绚烂不减,这里用“春归”与“花不落”形成对比,突出了花朵的恒久美丽,仿佛春天永远停留在这些花朵之上。而风歇之时,月光更是皎洁长明,进一步强调了宁静和恒久的意境。此联,我很是喜欢,人活在世,不就是希望日子安静,岁月安好嘛。得知谢同学还没想好横批,随口就说:“横批就用‘静好岁月’吧。”想想,“静好”二字既包含了“风静”的宁静,也隐含了岁月安好的美好愿景,与上下联结合,整个对联表达了一种平和而美好的生活状态。
“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这不正是我这样普通老百姓所期盼的春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