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
通讯员 曾文静
近日,《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印发实施,围绕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建设、深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四大方面提出22条具体措施,助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强化产业发展支撑
《若干措施》把发展产业摆在首要位置,提出要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包括标准领航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引导食品产业优化升级、鼓励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推动重点领域质量水平提升、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等5条具体举措。
在标准领航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部分,强调要强化标准引领,走访、发动不少于5家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低空经济领域企业主导或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各类标准制修订。
引导食品产业优化升级部分,明确要统筹推进食品产业链培育发展,开展“邑食优企”提质行动和暖企行动,协调解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问题。推动食品产业链202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650亿元。
同时,《若干措施》明确支持港澳生产的药械转移到江门企业生产,鼓励本市医药龙头企业深度开展港澳中医药合作;完善15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建设,全年服务企业不少于1000家次。
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建设
企业强则江门强。《若干措施》聚焦优质企业梯队建设、育成现代企业强壮主体,提出选树一批质量领军企业、开展优势企业标准领跑行动、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强企、实施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服务、支持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发展、推动高效融入湾区建设等6条具体举措。
其中,选树一批质量领军企业部分,提出要支持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质量管理水平先进的龙头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培育10家政府质量奖种子企业。
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强企部分,提出要积极发动企业申报中国专利奖、广东专利奖,组织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和江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推动新增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不少于10家。
实施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服务,提出要推进个体工商户“星火贷”普惠金融扶持项目,推动不少于500户个体工商户申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推动超700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同时,《若干措施》提出要支持新会区加快完成地理标志(新会陈皮)特色镇建设,推动“马冈鹅”“礼乐葡萄”“礼乐腊肠”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
《若干措施》还特别强调,要推动高效融入湾区建设。争取省支持试点推进“湾区注册”服务,实施经营主体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服务,便利更多港澳同胞投资江门。深化“湾区标准”,拓展“湾区认证”,新增“湾区标准”不少于5项、“湾区认证”不少于3个产品。
深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
《若干措施》聚焦深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提出了培育发展高价值专利、促进专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等4条具体举措。
《若干措施》强调,要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举办第五届江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市场潜力巨大、专利价值优势显著的创新项目。争取到2025年底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8件。
《若干措施》指出,要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强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数据库,向不少于100家企业推送专利供需信息。分产业开展校企专利转化对接活动,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
《若干措施》还强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例如要加快建设江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支持开平市建设国家级(水暖卫浴)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积极运用珠三角九市市场监管局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江门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衔接机制、“益企维”知识产权联盟等,加强跨区域、跨部门沟通协作等。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若干措施》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7条具体举措,包括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服务、推进实施“综合查一次”、提高信用监管效能、强化优质金融服务供给、服务构建统一大市场、大力推行柔性执法、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等。
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服务方面,将全面推行设立、变更、注销经营主体“线上全程网办+线下全城通办”,推进“省内迁移通办”,实现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便利一体化。
推进实施“综合查一次”方面,将推行多个行政机关同一时间、针对同一执法对象开展联合检查,最大限度减少涉企检查次数。
提高信用监管效能方面,将规范实施“双随机+信用”标准化监管,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统筹推进全市涉企重复检查压减60%以上。
强化优质金融服务供给方面,将充分发挥全省质量融资增信先行先试地区的优势,出台首个“质量贷+担保”金融产品。
服务构建统一大市场方面,将持续推进放宽新业态新领域准入,全面清理违规设置的企业跨区域经营和迁移限制条件,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和迁移。
大力推行柔性执法方面,将探索包容审慎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针对经营主体的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优先采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方面,开展放心消费承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新增放心消费承诺单位不少于110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不少于1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