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理论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抓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等不得”也“急不得”
加强深江合作
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以优良党风凝聚起民族复兴磅礴力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优良党风凝聚起民族复兴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将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又要引导党员干部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前沿阵地砥砺实干作风。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承载着更为深远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将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又要引导党员干部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前沿阵地砥砺实干作风。

    党的作风关系民心向背和事业兴衰。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最直接的外化体现,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纵观党的历史,从苏区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的朴素作风到延安整风运动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从“两个务必”的执政警钟到中央八项规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治国理政之基。历史反复证明,作风正则民心聚,作风实则事业兴。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以理论联系实际破除教条主义,以密切联系群众根除官僚主义,以批评与自我批评涤荡思想尘埃,最终赢得人民支持,奠定革命胜利根基;新中国成立前夕,“赶考”命题下的“两个务必”告诫全党保持清醒,为巩固新生政权、凝聚建设力量注入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从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整治“四风”,以“风腐同查”机制斩断由风及腐链条,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空前凝聚,公款吃喝、文山会海等顽瘴痼疾得到有效遏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快递送礼”等隐形变异问题被精准打击,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担当精神显著增强,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涌现出无数扎根一线、冲锋在前的先锋模范,这正是优良作风转化为实践伟力的生动写照。

    以坚强党性锻造优良党风。党性是党风生成的本源,如同参天大树深扎土壤的根系,决定着枝叶生长的方向与姿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这深刻揭示了党性修养与党风建设的辩证关系。从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从思想上建党”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锤炼党性作为正风肃纪的治本之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如同熔炉中的淬炼,既需要理论教育的“高温锻造”,也需要实践锻炼的“反复捶打”,在知行合一中实现党性与党风的同频共振。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如同横亘在党群之间的无形之墙,奢靡享乐之风如同侵蚀政治生态的慢性毒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则是阻碍政策落地的绊脚石。新时代作风建设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以政治建设统领作风建设,将纠治“四风”与惩治腐败统筹推进,既用“全周期管理”思维构建监督体系,又以“三不腐”机制深化标本兼治,更以“三个区分开来”激励担当作为,形成作风建设与事业发展良性互动。当前,面对“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和年轻干部“微腐败”风险,必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既要通过沉浸式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也要运用大数据监督技术提升治理效能,更要传承“四下基层”传统推动干部在为民服务中锤炼过硬作风。

    以铁的纪律守护优良党风。铁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密码,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党风不褪色的根本保障。从嘉兴南湖红船确立“保守本党秘密”的纪律基因,到延安整风运动开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纪律实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德主持处理30万起违纪案件筑牢执政根基,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央八项规定“小切口”推动作风建设“大变革”,历史反复印证:纪律严明则党风清正,纪律松弛则根基动摇。党的二十大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写入总则,标志着党的纪律建设已从行为规范升华为政治宣言,成为守护优良党风、永葆政治本色的战略工程。纪律对党风的守护,本质是政治立场与价值取向的校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纪律的刚性约束如同精密运行的齿轮,将“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原则转化为“马上就办”的政务新风,将“两个维护”的政治纪律具象为脱贫攻坚“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链条。

    紧盯“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纪律建设作为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生命线,而“关键少数”作为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其作风与纪律表现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的底色与事业发展的成色。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以上率下”的政治逻辑,将“紧盯关键少数”作为正风肃纪的战略支点,通过“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在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中构建起“层级传导、系统施治”的作风建设新范式。紧盯“关键少数”,本质是破解“破窗效应”与“塔西佗陷阱”的治理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这一论断直指权力运行的核心规律。实践中,“关键少数”既是纪律建设的重点对象,更是作风传导的责任主体。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坚持“紧盯关键少数”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自觉,更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时代答卷。当前,既要严防“躺平式”不作为与“变通式”乱作为并存的风险,也要警惕“数字形式主义”对基层治理的侵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严管理的要求能不能落到实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非常重要”。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让“关键少数”成为清正廉洁的标杆、改革攻坚的先锋、为民服务的表率,方能以优良党风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梁程虎,中共江门市委党校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教研部讲师)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