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恩平市茶枝柑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沙湖镇举行,行业大咖齐聚现场,同贺恩平茶枝柑产业发展盛事。大会通过投票选举产生恩平市茶枝柑行业协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等,恩平市拾月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广利当选会长。
茶枝柑产业作为恩平的特色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恩平茶枝柑产业迈入组织化、规范化、协同化发展新阶段,将有力推动茶枝柑产业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让恩平茶枝柑的香气飘得更远、价值提得更高、招牌擦得更亮。
文/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谭锦波 图/沙湖镇提供
依托北部五镇
持续扩大种植规模
近年来,恩平茶枝柑产业依托北部五镇示范带动,种植规模持续扩大。目前,恩平全市茶枝柑种植面积约860公顷(1.29万亩),年产量超1万吨,年产值约1.2亿元,其中沙湖镇种植面积443.33公顷(6650亩),是当地的核心产区。可以说,恩平市茶枝柑行业协会的成立,是“顺势而为”的智慧选择,是“乘势而上”的战略举措,更是“聚势而强”的崭新起点。
茶枝柑是恩平山水滋养的“黄金果”,更是乡村振兴的“致富果”。在沙湖镇,茶枝柑产业已覆盖多个村落,有效促进当地种植户致富和村民就业。“每亩地的出租价格约为500元,还拉动村民就业。”一位村干部表示,村里不少荒地在茶枝柑产业的带动下,成了“香饽饽”。
在沙湖镇和平村,千亩级别的茶枝柑种植园葱葱郁郁,果树成行成垄,树下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设备器械、运输车辆可以自由进出,茶枝柑种植的机械化水平较高。据悉,恩平市充分发挥沙湖镇和平村千亩茶枝柑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实施村村联动机制,发动周边的横陂村、浴水村、圣园村积极参与茶枝柑产业,成功培育江门市鸿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恩平市拾月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推动茶枝柑产业在各村落地开花。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十分关注恩平茶枝柑产业的发展,该院果树研究所张瑞敏副研究员团队派驻到恩平,主要在栽培技术上面进行结对帮扶。张瑞敏对恩平茶枝柑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她说:“这里不是老产区,柑橘黄龙病的危害没那么严重,这就夯实了恩平茶枝柑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恩平可用作种植茶枝柑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产业发展壮大十分可行。”
聚合各方力量
引领产业跨越式发展
推动成立茶枝柑行业协会,是恩平市北部五镇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是推动“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更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的务实之举。该协会将立足长远、科学谋划,锚定恩平市打造茶枝柑亿元级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深耕茶枝柑全产业链发展,将恩平市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茶枝柑生产基地,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广陈皮”,形成“果、药、食、茶、健、文旅”等全产业链,引领茶枝柑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们将积极配合政府完成今年种植任务,主动开展招商工作,引进陈皮产品深加工企业。”廖广利表示,将勉励会员企业想方设法加快扩大种植面积。根据规划,恩平茶枝柑种植面积将达2000公顷(3万亩)。
与此同时,恩平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引导协会从三方面加强茶枝柑产业发展。
坚持品牌化发展,打造“金字招牌”。深挖地方茶枝柑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体系。通过标准化生产、品质化管控、创意化营销,让恩平茶枝柑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品质之选”。
坚持科技赋能,激活创新动能。牢记“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农户”宗旨,搭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产销对接的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品种改良、绿色种植、精深加工等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升种植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让传统产业焕发现代活力。
坚持融合化延伸,做强产业链条。聚焦北部五镇等核心产区,加快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持续扩大种植规模,促进茶枝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增效。深化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前端抓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中端抓跨界融合的深加工产品开发,末端抓电商物流、文化旅游等配套服务,让“小柑果”成就“大产业”。
茶枝柑产业作为恩平农业发展的重头戏,恩平市将一如既往重视、关心、支持产业发展,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共同书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