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侨都·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新能源车在小区车库自燃
线下招聘 直播带岗
十年股权纠纷获化解 港资公司股东送锦旗
整治垃圾废品回收站消防隐患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4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新能源车在小区车库自燃
消防: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中 律师:自燃原因是确定责任关键

    4月22日,江门一小区物业发布消息称:“因车库有突发事件,请各位不要进入小区车库。此烟有污染,请把窗户关好。”有网友发布视频显示,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地下停车场自燃,视频显示车辆起火后冒出白色浓烟。

    接到报警后,江门消防立即出动4车16人前往现场处置。经过紧张扑救,现场明火被扑灭,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此事再次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广泛关注,有不少网友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担忧和质疑。面对新能源车辆自燃应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自燃后责任如何划分?如因车辆自身问题发生自燃,消费者该如何维权?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远离车辆确保安全

    迅速报警说明情况

    电动汽车的核心在于其电池系统,而电池起火问题一直是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江门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旦电池因外力撞击、内部短路、过充过放等原因发生热失控,火势将迅速蔓延,且难以用常规方法扑灭。“新能源车一般采用锂离子电池,当电池发生热失控后,会持续放热并产生大量含有氢气、甲烷、乙烷等可燃混合气体。如果内部的化学反应仍在继续,在外部明火被扑灭后,容易发生反复复燃现象。”江门消防相关负责人介绍,锂离子电池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氟化氢、氰化氢)和白烟,对周围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加之电池狭小密闭空间的结构特点,在安全阀失效的情况下,能量的积压足以引发爆炸。

    同时,地下车库作为封闭或半封闭空间,一旦有电动汽车起火,火势将迅速扩散,不仅威胁到车辆本身,还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新能源车起火后基本上都具备安全逃生时间,一定要第一时间离开车辆,并且在撤离后不要尝试灭火、不要靠近车辆、不要吸入烟雾!”江门消防相关负责人提醒,一旦发现新能源车起火或有起火征兆,应立即停车撤离,“向上风方向50米外的安全区域撤离,避免与高温火焰以及有毒、有害烟气直接接触,以免遭遇二次伤害。”

    同时,要迅速报警说明情况,并告知起火汽车品牌和型号,让救援人员迅速了解车的动力电池种类和容量。

    江门消防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车主,不随意改装或者加装线路,以防操作不当导致线路短路,从而引发火灾;注意充电安全,避免电池超充,充电时不要在车内停留。避免托底起火,遇颠簸路面减速行驶,遇凹坑或突起路面减速避让。避免涉水行车,尽量选择阴凉干燥处停放车辆。避免暴力驾驶,以防电池出现超负荷工作。

    厘清事故责任主体

    相关各方依法分担

    消费者在面对新能源汽车自燃问题时,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江门市律师协会民事代理及非诉讼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五邑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彩姗介绍,车辆自燃后责任的划分,取决于导致自燃的责任主体,即自燃是由哪一方引起的。在公共区域自燃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可能涉及多方的责任,包括车主、厂家以及保险公司等主体。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二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第一千二百零三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的规定,杜彩姗律师表示,因车辆自身质量出现问题导致的自燃,车主作为被侵权人,可以起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者,也可以起诉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者,或将二者共同作为被告提起诉讼。

    “如果是充电装置造成的,也可以向充电设施制造商/运营商主张赔偿;如果是第三方原因造成,则应当向造成事故发生的过错方要求赔偿。”杜彩姗介绍,车辆已购买保险且符合险种要求的,可以依照保险合同约定主张赔付,“另外,如果发生事故的小区存在消防设施故障或救火通道堵塞等一些妨碍灭火导致车辆无法得到及时救援损失扩大的,也可以向对此有过错的物管公司主张相应赔偿。”

    “确定责任的关键在于鉴定自燃的原因。”杜彩姗建议,消费者要保留好火灾事故认定书、现场监控录像或视频、车辆购买凭证、发票、保险单等相关证据以便后续维权。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