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孩子成为幸福的阅读者
探寻金牛山华侨义冢
从课堂实践到创作的叙事
青年教师比拼劳动教育教学能力
沉浸式课堂点燃乡土文化热
生动展示数学之美
穿戴高龄模拟装置 化身未来“银发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4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港东华三院学子到访新会
探寻金牛山华侨义冢

    江门日报讯 (记者/钟珍玲) 日前,香港东华三院属校组织学生到访新会,走进金牛山华侨义冢,探寻一百多年前东华三院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原籍安葬的故事。

    在金牛山华侨义冢,新会区博物馆副馆长林文斌为学生们讲解了义冢的历史背景。金牛山华侨义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当时,大批中国人出国谋生,部分华侨去世后,由当地侨团组织将其骸骨经香港运回原籍安葬,香港东华三院(原“东华医院”)成为全球华人骨殖原籍归葬的中转点,分批将骸骨经民船直接运回新会的慈善机构,通知家属认领。余下无人认领的统一安葬在会城城西一带,形成现在的新会华侨义冢墓群,金牛山华侨义冢便是其中一处。

    “在当时有限的社会条件下,东华三院一直致力帮助异地逝世的华侨完成回乡安葬的愿望,我深刻感受到东华三院的善心、努力。”考察团学生禤梓乐在听了介绍后有感而发。考察活动中,学生们认真聆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对义冢故事充满好奇与敬畏。他们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深受触动,对华侨文化有了更深刻了解,也对生命抱有更多敬畏。

    东华三院属校带队老师表示,师生在考察中有了共同收获,为未来的教与学注入了新活力。“很受触动,原籍安葬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家国的依恋,也让我获得了更多的生动教学案例。”考察团带队老师许静宜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