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一片红树向海生
我的“财迷”女儿
松岭红色印记
人间四月芳菲尽
《姹紫嫣红满枝头》
花开的声音
雨水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4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松岭红色印记

黄美卿

    在岁月长河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地方如璀璨星辰,散发着独属于自己的光芒,松岭红色革命老区,便是这样一颗耀眼的存在。当我与文友满怀着崇敬之心,踏入这片炽热的土地,仿若轻轻触动了时光的琴弦,刹那间,一场跨越时空的深邃对话就此开启。历史的厚重质感与革命先辈们滚烫的热血气息扑面而来,令我不由自主地深深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松岭,这片被红色记忆深深浸润的革命老区,历经岁月的重重洗礼,愈发显得熠熠夺目。回首往昔,革命先辈们怀揣着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一腔热血和宝贵生命,奋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史诗;今朝,在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推动下,松岭宛如一位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行者,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大步流星地迈向繁荣昌盛的新征程,已然成为该工程道路上的典型示范村。

    一踏入松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它早已取代了往昔那泥泞崎岖、令人举步维艰的小道。崭新的民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米黄色的外墙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乡村建筑的古朴韵味与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风格。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一幅幅精美的墙绘。这些墙绘,宛如一部部生动鲜活的史书,细细记载着松岭的发展历程。有的墙绘呈现出革命先辈们浴血抗争的画面,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有的描绘着昔日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息,让人不禁心生怀念;还有的展现着如今松岭的崭新风貌,处处彰显着蓬勃的时代活力。在这些精美墙绘的装点之下,每户人家的庭院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共同勾勒出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动人画卷,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都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不远处的鱼塘边,一座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亭静静伫立着。在阳光的照耀下,亭顶的琉璃瓦熠熠生辉,散发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它就像一位沉默而坚毅的历史见证者,虽无声无息,却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亭中的每一块砖石、每一道轮廓,都在向人们娓娓讲述着先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时刻提醒着后人,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在松岭,有一处场所令我感触颇深——妇女识字班。当我轻轻推开那扇略显陈旧,却满是故事的木门时,屋内的一切瞬间清晰地映入眼帘。屋内空间并不大,摆放着几张质朴无华的桌椅,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已经褪色,却无比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着当年妇女们参加识字班的场景,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奋斗的过往。村支部书记特意为我们指出,在松岭的革命岁月里,妇女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指着墙上的照片,深情地讲述着妇女们白天操持繁重家务,劳累一天后,晚上依然坚持来到识字班学习的感人故事。她们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只为了能更好地理解革命思想,从而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小小的妇女识字班里,历史与现实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先辈们的精神得以代代传承、延续至今。

    村里的爱国主题教育基地,宛如一座珍藏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宝库。党史长廊蜿蜒曲折地展开,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和翔实的文字,生动形象地记载着党的伟大征程,从嘉兴南湖上那艘开启伟大征程的小小红船,到如今领航中国这艘巍巍巨轮,党的光辉历史在这里徐徐铺陈开来,让人感慨万千。路中央矗立着的“松岭革命老区”纪念石,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上面镌刻着松岭在革命岁月里所立下的丰功伟绩。先辈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份荣耀不仅铭刻在石头上,更深深烙印在每个松岭人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松岭,恰似一座巍峨耸立的精神丰碑,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又闪耀着时代的华光异彩。其蕴含的红色精神,如同一股永不干涸的清泉,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当我和文友最终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松岭时,心中满是对它的美好祝福。我坚信,松岭的明天定会如初升的朝阳一般,光芒万丈,而那宝贵的红色精神,也必将代代相传,绽放出永恒的耀眼光芒,照亮一代又一代奋斗者前行的道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