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飞扬青春 “医”路逐光——五四青年21/2025-05-04/A08/58051746297924593.jpg
上一版3  
当好“生命摆渡人”
刀锋上闪耀“青春之光”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5 月 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青年医护为妇幼健康筑起坚实壁垒
当好“生命摆渡人”

章娜娜
敖敏
黎嘉敏
黄燕斐

    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这片承载生命希望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以青春为笔,在守护妇幼健康的画卷上勾勒出动人色彩;以热血为墨,书写着医者仁心的温暖篇章。

    他们是穿梭在产房与病房间的“生命摆渡人”,用专业的双手迎接新生命的啼哭;他们是孩子们眼中温柔的白衣天使,用耐心与爱心驱散病痛的阴霾;他们是孕产妇心中坚实的依靠,用细致入微的关怀陪伴孕产妇度过人生重要时刻。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这群优秀医疗工作者,聆听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不平凡的故事,感受青春与医者使命交织绽放的璀璨光芒,见证他们如何以炽热初心,为妇幼健康筑起坚实壁垒,在生命的长河中留下温暖印记。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梁文君 卢嘉伟

    章娜娜

    耳鼻喉 方寸间施妙手

    “宝宝别害怕,轻轻看一下小耳朵哦!”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诊室里,一位青年医生正弯腰安抚紧张的患儿,温柔的话语搭配熟练的检查动作,瞬间让焦灼的诊室多了几分暖意。这位用专业与温情驱散家长焦虑的医生,正是该院耳鼻喉科医生章娜娜,她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动人篇章。

    门诊是章娜娜守护患儿听力健康的“主战场”。每当遇到听力筛查异常的孩子,她就化身“知心姐姐”,将复杂的诊断流程化作一个个生动比喻,用儿童绘本般的语言为家长讲解注意事项,让晦涩的医学知识变得亲切易懂。住院部里,她更是全能“战士”,收治病人、精准完成喉镜操作、严格把控院感管理,每项工作都尽量做到极致,成为患者心中的“定海神针”。

    今年爱耳日的线上直播,对她而言是一场“硬仗”。作为直播“新手”,她和团队在筹备期开启“魔鬼训练”模式。为将专业知识“翻译”成大众语言,稿件被反复修改了12次;为克服镜头前的紧张,她对着镜子模拟讲解数十遍。最终,这场充满干货与趣味的直播,收获了众多观众的点赞与好评。

    而那次夜诊经历,更成为她职业生涯中闪耀的记忆。面对因耳朵反复流脓哭闹不止的6个月宝宝,她连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三天后看到宝宝耳朵恢复干爽,家长眼中感激的泪花,她深刻体会到:医患之间最珍贵的,是那份跨越忐忑与不安的信任。

    身为科室优秀青年代表,她用行动诠释敬畏生命的仁心;团队协作时,她以经验分享凝聚力量;科室会议上,她用创新思维破解难题。青春在听诊器的震颤中、在手术灯的光芒里、在患者康复的笑容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敖敏

    手到病除 “针功夫”

    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诊室,一位青年医生紧锁眉头,反复摩挲着手中的银针,对面坐着满脸疲惫的35岁患者。这位患者连续三年被月经不调折磨,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普通的问诊,将成为改写患者命运的转折点。

    这位青年医生正是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医生敖敏,她日常穿梭于门诊中医妇科与产科病房之间,用银针和草药为患者驱散病痛。

    回到那个关键的诊疗时刻。面对求医无果的患者,她开启了长达八周的“中医攻坚战”。望闻问切后,她精准诊断出患者气血亏虚、冲任失调,以针灸疏通经络,配合艾灸温养气血,再佐以定制中药汤剂。

    然而治疗初期,患者症状改善甚微。她连夜召集科室专家会诊,将针灸手法细化到毫厘,调整药方中的每一味药材。终于,当第八周的银针落下,患者的月经周期奇迹般恢复正常。这场持久战,不仅治愈了患者的身体,更让她在中医妇科领域完成了一次蜕变。

    在产科病房,她同样用仁心书写温暖。当哺乳期宝妈因奶水不足崩溃大哭时,她从哺乳姿势讲到情绪调节,再到安全有效的中药调理。随访时,看着宝妈怀中安然吃奶的宝宝,她更加坚信:中医的“调神”比“调形”更能直达人心。

    作为青年医生,她深知责任在肩。通过院内培训分享诊疗心得,在病例讨论中激发思维碰撞,用一次次耐心沟通和协作,将责任感、同理心、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种子,播撒在守护患者健康的路上。银针闪烁间,她用青春诠释着医者的初心,让中医的温暖在妇幼健康领域绽放光芒。

    黎嘉敏

    把专业 讲成家常话

    产房的无影灯下,心电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答声。“胎心率下降,准备产钳!”面对高龄产妇突发的危急情况,年轻助产士的心微微颤抖,却仍稳稳握住器械——这场惊心动魄的接生,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重要记忆。

    这位青年正是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产房护士黎嘉敏,身兼助产士与产科团支部书记双重角色。日常接生时,她用专业的双手托起新生命;护理孕产妇时,她化身贴心“家人”,细致入微的服务收获12345热线表扬信与锦旗。在科普领域,她以广东省健康科普大赛二等奖的成绩,让孕产期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还多次获评医院优秀员工。

    那场与高龄产妇的“较量”,彻底改变了她的职业轨迹。面对胎心率骤降、产妇体力不支的困境,初出茅庐的她在慌乱中完成接生后,便开启了疯狂的“自我升级”模式。她泡在培训室里钻研最新接生技术,跟着资深同事反复观摩操作,将每一次接生都写成经验笔记。当再次遭遇类似险情时,她已能冷静分析、精准施策,用成长诠释责任的重量。

    在疤痕子宫孕妇的产房里,她又化身“疼痛克星”。自由体位引导、非药物镇痛手法轮番上阵,在她的守护下,孕妇从焦虑不安到绽放幸福笑容,最终无侧切顺利分娩。“把专业讲成家常话,用双手传递安全感。”这是她构建医患信任的秘诀。

    黎嘉敏用行动诠释敬业、创新、协作与人文关怀。在组织团日活动时融入医疗案例分享,在科室讨论中鼓励思维碰撞,让青年医务工作者在耳濡目染中传承医者初心。从新手助产士到守护生命的中流砥柱,她在迎接新生命的道路上,用青春书写着温暖而坚定的答卷。

    黄燕斐

    儿内科护理 是“心”的事业

    病房里,尖锐的哭喊刺破寂静。一个浑身布满血痂的孩子蜷缩在病床上,因Stevens Johnson综合征(史提芬强生症候群)导致的黏膜损伤,让他连睁眼都成了奢望。面对这棘手的病例,年轻的护理团队攥紧了手中的诊疗方案,一场与病魔的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这位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正是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护士长黄燕斐。她深知,儿内科护理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心”的事业。为此,她主导推行“感动服务”项目:当孩子害怕打针时,可视化无痛注射技术用趣味动画分散注意力;奇妙星空投影将冰冷的病房化作梦幻宇宙;无声病房里,护士们用手势与微笑传递温暖。这些充满巧思的创新,让护理工作有了温度,也让恐惧与不安渐渐从孩子们的眼中消散。

    那场Stevens Johnson综合征的“硬仗”,成为黄燕斐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无法进食、极度恐惧的患儿,她迅速召集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护士们化身“守护者”,一边精准执行治疗,一边用鼓励的话语和耐心的陪伴驱散孩子心中的阴霾。从鼻饲到自主进食,从抗拒到展露笑颜……这场战斗,不仅见证了生命的顽强,更让整个护理团队在协作中实现蜕变。

    在儿内科病房,温暖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黄燕斐在叙事护理的实践中,与“叛逆”患儿结下深厚情谊,孩子把她当成倾诉的对象,出院时那句“你说的话我都记住了”,让整个护理团队更加坚信:用心感知患者的痛苦与需求,就能让护理工作绽放出别样的光芒。

    黄燕斐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热爱、坚韧与创新的精神品质。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用短视频科普健康知识,将护理操作设计成趣味游戏。这份对儿内科护理事业的执着与热忱,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患儿健康之路的璀璨星河。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