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可以做什么?
可以改变世界,也可以探索未知;可以抚平伤痛,也可以创造奇迹。
翻开字典,“手”字有着长长的词条。
它是欢欣雀跃时的“手舞足蹈”,也是穿针引线时的“心灵手巧”,还是挥毫作画时的“妙手丹青”。
在护理的世界,“手”被赋予了更动人的定义——它是护佑新生儿时的“温情托举”,也是紧握患者颤抖指尖时的“温暖如春”;是擦拭伤口时的“轻柔如风”,更是急救时按压心脏的“千钧之力”。
在江门,有1.9万余双温柔而坚毅的手,在晨曦与星夜里穿梭,丈量着生与死的距离,守护着健康与病痛的边界。
这一双双手,以最郑重的仪式护佑生命——无数次机械重复的洗手动作,是对患者无声且坚定的承诺。
这一双双手,用365天的坚守诠释责任——无菌操作、三查七对、清创包扎……寒来暑往,分秒不怠,为患者筑牢安全防线。
这一双双手,在反复淬炼中成就非凡——采血窗口“一针见血”的精湛技艺,无影灯下默契无间的器械传递,都是守护生命的“秘密武器”。
这一双双手,藏着最柔软的力量——为患者拭去额头冷汗,替家属擦干眼角泪痕,轻抚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掌,将恐惧化作无声的慰藉。
这一双双手,迸发出最磅礴的能量——托起啼哭的新生,重启骤停的心跳,支撑起被病痛压弯的脊梁,托举起濒临破碎的希望。
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到垂垂老矣的暮年,每一次校准生命刻度的精准操作,每一回抚慰伤痛的温柔触碰,每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营救,都离不开这一双双布满压痕却始终温热的手。它们,平凡却有温度,专业且有力量,如春风拂过,消散了伤痛,绽放了新生。
“手”护一生,一生守护!护士,作为离患者最近、陪伴时间最长的健康守护者,正以蓬勃之势成长。截至2024年底,江门市注册护士总量达19160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3.97人,医护比1:1.3,大专以上学历者超70.07%。
越来越多的她或他,从“幕后”走到“台前”。他们,不再只是“发发药、打打针”,而是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人文关怀等身心整体护理服务;他们,瞄准群众关切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涵盖3类43项群众常用急需的基础护理、医疗护理、中医护理等服务项目,让专业照护触手可及。
泛黄典籍中的“妙手回春”,在护理日常中焕发新生;患者口中的“手到病除”,成就仁心仁术创造的生命奇迹;文人笔下的“手足情深”,化作医患双手紧握的暖心瞬间。
这一双双手,既是对抗病魔的利刃,也是托起希望的羽翼;是时代发展的见证,更是白衣天使最耀眼的勋章。
在党建引领下,无数双这样的手,历经岁月磨砺,沉淀时间印记,以“爱拼”的韧劲,在五邑大地上书写着现代化新江门的健康篇章。将责任、担当和奉献贯穿一生,不仅是这一双双手的真实写照,也是护理工作者的生动缩影,更是平凡铸就伟大的有力证明。
今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在这个特别而有意义的日子里,本报特推出“‘护’以周全 情暖人间——国际护士节特辑”,让我们透过这一双双传递希望与关爱的手,致敬每一位全力以赴的生命守护者,聆听他们用专业与温情谱写的生命赞歌!敬请垂注!
(邓榕)
策划:朱卫星 统筹: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