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岁月流转,从最初的青涩萌芽到如今的枝繁叶茂,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见证了无数生命的奇迹与感动。在这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护理团队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晨光中最早出现的身影,也是深夜里依然坚守的守护者。
从推着木质治疗车在简陋的病房中穿梭,到操作着先进设备守护患者健康;从手写护理记录的一笔一画,到信息化系统里的精准录入;从单一的基础护理,到多学科协作的专业照护……变的是时代与技术,不变的是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无论是在日常病房,还是在抗疫一线;无论是面对危急重症的抢救,还是慢性疾病的长期照护,他们用专业、温暖与坚韧,诠释着护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为医院五十年的辉煌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曹昆恒
陆丽嫦
急诊室里的生命捍卫者
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骤然响起,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内,身着白色急救服的护士长陆丽嫦一个箭步冲上前。在消毒水气味弥漫的空间里,她迅速为心脏骤停患者连接除颤仪,沉稳发号施令的身影,为医院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1997年8月,刚从江门市中医药学校毕业的陆丽嫦踏入扩建不久的新院。彼时医院仅有5个科室,年轻的她怀揣着童年时因护士温暖照护种下的职业理想,开启了28年的护理征程。
从普通护士到急诊科护士长,岁月在她的燕尾帽上镀上荣光,更在无数生死时刻中沉淀出专业与从容。
“急诊科没有‘预案时间’!”陆丽嫦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她带领下,团队以“三快”——响应快、判断快、处置快为准则,筑起生命的坚固防线。
为优化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流程,在医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她带领团队一起建设“胸痛单元”,让无数濒临危险的心脏重获生机。2024年5月,团队在江门市急救护理技能大赛斩获团体三等奖。这份荣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刻苦训练与实战磨砺。
2022年12月25日的那场生死营救,至今仍镌刻在陆丽嫦记忆深处。35岁的胸痛患者在就诊时突发心脏骤停,除颤仪闪烁的蓝光下,医护团队轮番按压1.5个小时,4次电击除颤,终于让生命的脉搏重新跳动。
“我们努力用专业把意外变成奇迹。”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样的奇迹,在该院急诊科五十年来的历史长河中,正不断被续写。
五十年间,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从单一病房成长为拥有22个科室的现代化医疗中心。陆丽嫦见证着点滴蜕变,也用行动为护理事业添砖加瓦。
当被问及未来,她坚定地表示:“只要二院需要,我愿一直做那个‘守门人’。”这份跨越半世纪的坚守,恰似医院护理团队的精神缩影——以专业为盾,以温度为剑,在守护生命健康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陈彩燕
专业又耐心的健康“摆渡人”
晨曦穿过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的窗户,轻柔地覆在80张整齐排列的病床上。护士长陈彩燕正俯身,为一位脑卒中患者悉心调整良肢位。患者颤抖的手,仿若一只急切求助的羽翼,突然紧紧攥住她的袖口。这一细微瞬间,宛如一幅无声的画作,生动勾勒出她在28年的时间里,与医院彼此成就的动人篇章。
1995年,怀揣着家人期许踏入护理专业的她,尚不知“护理”二字承载的重量。
1997年,当她以实习生身份走进该院骨科,看到外伤骨折患者在医护团队协作下,从躺着入院到重新站立行走,眼中重燃希望的光芒时,护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如星火般在她心中点亮。
临近毕业时,许多同学纷纷转岗,她却坚定地选择留在医院,从此开启了与医院共同成长的岁月。
从普通护士到康复科护士长,她亲历了康复科从最初20张病床的小科室,发展成如今拥有两个病区、80张床位的重要科室。
在这个过程中,她深刻理解到康复护理的独特使命。不同于内外科追求疾病治愈与手术成功,康复科的护理人员更像是健康的“摆渡人”。他们在患者急性期就介入体位管理,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肌肉萎缩;从被动的关节松动术到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平衡垫训练,一步步帮助患者从“被照顾者”转变为“自我康复的主导者”,唤醒身体功能,重塑生活尊严。
在康复科,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位因意外导致肢体功能丧失的年轻患者,刚入院时情绪低落、拒绝治疗。护士长带领团队,不仅为他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还在训练间隙陪他聊天,鼓励他一点点尝试。经过漫长的康复训练,当患者终于能独立完成穿衣、吃饭等日常动作,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时,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回望医院五十年发展历程,从曾经的环市卫生院到如今蓬江区二甲医院,从推着治疗车在水泥地上奔波,到使用防菌静音胶垫;从手写四测单到全院信息化电子病历,护理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像陈彩燕这样的护理人员,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用专业与耐心,在患者康复的漫漫长路上,点亮希望之光。
黄秀贤
血透净化中心的生命守护者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净化中心内,伴随透析机的运转及监护仪的警报声,护士黄秀贤手持记录本,俯身查看患者透析管路,目光在仪表盘与患者脸庞间来回逡巡。她的手上拿着一份密密麻麻标注着患者个性化护理方案的清单,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正是她扎根护理岗位五年多来的真实写照。
2020年,怀揣着“用双手传递温暖”的初心,黄秀贤踏入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这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渗透在每个角落,而血透室“护肾更护心”的工作宗旨,更是让她找到了职业价值的归属。
肾功能衰竭患者每周2—3次、长达数十年的透析治疗,对护理的连续性和精准性提出了极高要求。黄秀贤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投身于科室透析技术与护理流程的优化工作中。为提高患者的透析护理质量和学习先进技术,黄秀贤主动请缨前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血透专科护士培训。学成归来后运用到实践中,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血透室先后荣获“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合理用药先进科室”等荣誉,成为医院的一张亮眼名片。
在血液净化中心,黄秀贤始终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她会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曾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因长期病痛折磨,情绪低落、抗拒治疗。黄秀贤和同事们,不仅为其量身定制透析方案,还在每次治疗间隙耐心倾听、细心开导。从饮食建议到生活习惯调整,从治疗原理讲解到心理鼓励,在她持续的关怀下,患者逐渐重拾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最终,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这份成果让黄秀贤倍感自豪。
回顾医院发展历程,从规模的不断扩大到医疗设备的现代化升级,黄秀贤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她深知,医院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坚守与付出。
未来,她将继续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医院和科室的发展规划,加强团队协作,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守护患者“肾”命健康的道路上,与医院携手共进,为护理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