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侨都·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家政服务下沉至“家门口”
助母亲找回被藏匿的孩子
蔬果类价格以降为主 肉禽类价格略有上涨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5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邑管家”牵手社区
家政服务下沉至“家门口”

“邑管家”家政团队为老人提供陪诊服务。
“邑管家”提供上门家厨服务。

    5月9日,江门“邑管家”15分钟生活服务便民圈——“社区合伙人”签约仪式在南粤家政(江门)产业研修院举行,标志着“社区合伙人”计划正式启动。蓬江区环市街道石冲社区、龙福社区,白沙街道雅怡社区、象山社区分别与“邑管家”运营单位江门市贝佳智家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签约及授牌,推动家政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向“家门口”迈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江仁轩

    家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

    近年来,江门深入实施“南粤家政”工程,全力打造“邑管家”侨乡家政品牌,推动家政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家政进社区对提高家政服务品质、稳定服务关系、扩大居家养老育幼等服务供给、应对人口老龄化有重要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增加社区就业、扩大家庭消费,这是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关键环节。此次“社区合伙人”计划正是我市落实党建引领社区运营试点、推动“社区+家庭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区服务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社区合伙人”计划指社区与“邑管家”合作,通过整合家政企业服务资源与社区属地优势,将“邑管家”标准化家庭服务下沉社区,加速点亮“南粤家政万家灯火”计划,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家电维修、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服务。

    “前期我们已与社区在职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南粤家政(江门)产业研修院运营负责人、江门市贝佳智家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瑄说,如与象山社区深度推进“家电清洗+维修”一体化服务合作,“我们收到社区居民提出的家政服务需求后,‘邑管家’团队就会上门提供服务,后续会把部分利润反哺社区,促进社区发展治理。”

    随着“社区合伙人”计划的实施,“邑管家”将与街道、社区缔结更深层次的联系,推动“邑管家”品牌与标准服务下沉社区。

    环市街道党工委委员、驻石冲社区第一书记余惠玲表示,此次合作既能助力“邑管家”拓展社区服务,又能提升街道家门口服务水平与社区治理能力,将整合资源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家政服务,创造更多就业和技能提升机会,为建设和谐宜居社区增添动力。

    白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三级主任科员孙玮铭也表示,期待以“社区合伙人”的身份进一步深化合作,让“邑管家”15分钟便民圈惠及更多群众,共同绘就便民、惠民、利民的幸福图景。

    打造居家养老新模式

    今年,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鉴于目前多数江门老人仍然首选居家养老,且对优质养老服务需求迫切,接下来“社区合伙人”计划在养老服务领域进行深度合作与探讨。后续还将与更多社区合作,逐步扩大服务范围。

    胡瑄告诉记者,“社区合伙人”计划打造“物联网+智能设备+家政+医养结合”的新型(临家)居家养老模式,为居民提供“标准家政+智慧养老”社区服务,构建家庭、小区、社区、社会协同的养老生态。“该模式既保留传统家庭养老的情感优势,又引入专业化服务,能够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生活问题。”胡瑄说。

    此前,江门市贝佳智家服务有限公司已进行初步探索,聚焦白沙街道老龄化特点,推动有温度的家政服务有机嵌入社区,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贝佳智家这一举措有效解决社区公益服务、家政服务、老年人照料等痛点问题,赢得了居民的广泛好评。”孙玮铭说。

    养老服务离不开人才支撑。目前,“邑管家”与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培养“科班出身”的专业家政人才,为江门输送一支年轻、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

    “7月还将引进一批茂名院校的家政人才。”胡瑄透露,未来将按照生活照料、医疗、膳食等需求组建专业团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降低年轻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压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养老行业。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家政服务”为目标,通过“社区合伙人”计划,让“邑管家”成为连接千家万户的温暖纽带,既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又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好就业、就好业”。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