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餐四季》里的开平“密码”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5 年 5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餐四季》里的开平“密码”
“美食+文旅”如何激活侨乡新动能?
赤坎煲仔饭。
金山火蒜。
月山“三点三”小吃街内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月山镇供图
游客在赤坎华侨古镇品尝美食。 赤坎华侨古镇供图
赤坎豆腐角。

    5月11日晚,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广东篇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收视率居全国所有上星节目第一,创近期大季播节目收视新高。而“一颗火蒜承载半部侨乡史”等微博话题也火爆了起来,引发了热烈讨论。节目中,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和特邀嘉宾陈立、钟丽缇组成的“寻味团”走进侨乡开平,探访骑楼林立的赤坎华侨古镇和世遗开平碉楼与村落,将镜头对准金山火蒜、马冈鹅、月山“三点三”、煲仔饭等开平特色美食,带领观众在领略骑楼古巷百年侨韵的同时,感受侨乡开平热气腾腾的烟火日常。

    这场从荧屏延续至餐桌的美食盛宴,展现了开平作为“华侨之乡”“世界名厨之乡”的文化自信与独特魅力。近年来,开平市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同时,积极挖掘和整合本地特色农产品和美食资源,探索“美食+旅游”融合发展之道,助推开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已初见成效。

    那么,开平究竟是如何挖掘和整合本地特色农产品和美食资源,又将如何进一步把美食与文旅深度融合,让游客在美食中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呢?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淑珩

    (署名除外)

    探索背景

    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马冈镇的养殖场里,健壮的马冈鹅披着油亮的羽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时扑扇着翅膀发出欢快的叫声;大沙镇的茶叶加工厂内,工人们正专注地揉捻、烘焙着新采的茶青,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茶香;金鸡镇的工厂内,一枚枚光洁饱满的禽蛋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经过检测、分装,即将发往各地市场;赤水镇田间新收割的稻谷经过多道精细加工,最终蜕变成颗粒分明、晶莹剔透的丝苗米……走进开平,一幅现代农业的生机图景跃然眼前。

    开平地处潭江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有着深厚的农业基础,马冈鹅、茶叶、禽蛋和大米,是开平市的四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马冈鹅作为“广东四大名鹅”之一,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8年至2021年,大沙茶先后10次获得广东十大茗(春)茶荣誉称号,并入选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开平市是禽蛋生产和加工大县,旭日、圣迪乐村、浩旺佳、美玉子、回首等知名品牌均扎根于此;开平市还是产粮大县和广东丝苗米重要生产供应基地,于2022年被列入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作为全国首批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开平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1+4+N”的农业产业总体布局(“1”指现代种业长廊,“4”即四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N”为其他特色产业),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人们常说,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而原材料便是菜品美味的制胜法宝。“正是得益于开平市优质的农产品,豉油马冈鹅、赤坎煲仔饭等各式各样的开平特色美食应运而生。”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品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门市旅游发展促进会负责人、江门市乡村振兴和休闲农业促进会秘书长何岩认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为美食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这种“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此外,开平美食与当地的历史、民俗和独特的华侨文化更是紧密相连,金山火蒜、塘口家糍、咸鸡笼、赤坎豆腐角、赤坎煲仔饭等美食更是受到不少人的喜爱。

    文旅资源方面,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的骑楼群、中西合璧的立园,均为美食传播提供了天然载体。

    实践路径

    多维度推动“美食+文旅”

    漫步赤坎华侨古镇,品味非遗美食赤坎煲仔饭、赤坎豆腐角,感受开平的独特魅力;在开平不夜城里,边玩游戏,边品尝塘口家糍;走进蚬冈煲仔饭剧场,伴随着悠扬的戏曲声品味煲仔饭,感受视觉、听觉和味觉的三重享受……近年来,开平市积极通过将当地非遗美食、特色美食带入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品鉴、体验,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更有效地激发了文化旅游消费潜力,也为景区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赤坎华侨古镇,不仅能够看表演,感受开平魅力,还能吃到正宗的赤坎煲仔饭、豆腐角,太舒服了。”今年“五一”假期,从广州驱车前来赤坎华侨古镇游玩的游客朱小姐说。

    而开平不夜城里的售卖开平非遗美食塘口家糍的“糍家有道”也颇受游客喜爱,店外排着长长的队伍,纷纷想要尝一尝钵仔糕、艾糍、家糍等开平特色糕点。“五一期间,我们店生意兴旺,人气高涨,看到很多游客都想要尝尝塘口家糍,我发自心底高兴,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塘口家糍,了解开平的美食文化。”糍家有道店主刘剑雄说。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舒适的美食体验环境,去年,月山镇和百合镇分别对月山“三点三”美食街、百合“饺子街”进行了提升,通过改造外立面、路面白改黑、人行道提升等方式,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购物和餐饮环境。如今走进月山“三点三”美食街,数百米长的街道上,软糯筋道的牛杂、外酥里嫩的豆腐角、飘香四溢的菠萝包、香甜嫩滑的烘焙糕点等各类侨乡小吃应有尽有,让人闻“香”而动。经过精心修缮的外立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街区内,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每个店铺前都排起了长队,四周熙熙攘攘的食客碰撞出人间烟火气。百合“饺子街”同样热闹,那触手可及的烟火气蕴藏着侨乡的勃勃生机。作为百合镇的特色美食,百合饺子以外形小巧精致和口感香甜弹爽著称,深受市民游客的喜爱,大家品尝着特色美食,沉浸式体验一场充满“侨”味的“三点三精彩之旅”。

    为充分挖掘和整合当地美食资源,宣传推介开平特色旅游美食和名优食材、行政区品牌“开平优品”,培育壮大名优餐饮企业,积极推进“美食+文旅”融合,充分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去年12月,开平市评选出了“十大名菜”“十大名点”“十大名优食材”,并将获选名单纳入开平文旅手绘地图及“开平旅游|小侨全智导”官方微信小程序,以及投放至旅游景区、度假区、酒店民宿、餐饮名店、旅游巴士、公交站等进行宣传推介,进一步擦亮开平市“世界名厨之乡”“文化旅游名城”和“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品牌,助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全面振兴。

    此外,开平还积极推进食品生产与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发展食品制造工艺体验、产品设计创意等新业态,支持嘉士利食品、可味巧克力、健芝缘灵芝等企业参与精品工业旅游线路的创建,串联周边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等侨乡文旅资源,打造“生产+展览+体验+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延伸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食品产业与工业设计融合化发展,充分运用碉楼、古镇等元素赋能食品包装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环节发展。鼓励食品企业以品牌联名、企业定制礼盒等方式拓展个性化定制产销形式,以创设文化IP等方式丰富产品内涵,支持侨乡手信等品牌礼盒推广,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举办美食节、品鉴会等活动,将文化旅游、休闲农业与特色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进行联合推广,擦亮开平美食名片。

    发展蓝图

    打造深度美食游线路

    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焕婵表示,接下来,开平市将顺势推出一系列特色美食线路,将开平碉楼、赤坎华侨古镇、开平市博物馆、月山“三点三”美食街、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塘口旧墟片区、开平不夜城、百合美食街等文旅地标与地道美味结合,推出周末美食游线路,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开平的魅力。

    谈及开平应如何进一步以“美食+文旅”助推开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何岩认为应该充分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宣传推广。“我们将开平美食搬进景区的同时,可以将菜品所用到的各项食材及其产地的介绍,以及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通过印在菜单上或制成宣传单张,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能够更多地了解开平,反哺旅游产业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何岩说。

    ★记者体验

    第一天,我们首先来到开平市博物馆参观,了解开平的历史和华侨文化。到了午餐时间,我们可以到潭江半岛酒店,打卡《三餐四季》里用“金山火蒜”制作而成的秘制金山独蒜、火蒜烧鲶鱼、火蒜炒牛仔粒等同款美食,或是到以广东省四大名鹅之首的“开平马冈鹅”为主题的粤菜餐厅——优之名鹅城,品尝正宗的马冈鹅。午饭后,我们驱车前往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马降龙景区游玩,感受世遗之美。到了下午茶时分,我们驱车前往月山“三点三”美食街品尝特色菠萝包、沙琪玛等小吃,感受开平的烟火气。晚餐则到蚬冈镇蚬冈煲仔饭剧场边看戏剧,边品尝煲仔饭。入夜后,我们入住到赤坎·广东华侨国际旅游度假区,在这里不仅能够观看精彩的演出,还能品尝温软嫩滑的豆腐角、油润回甘的煲仔饭等非遗美食,在慢节奏中感受开平的独特魅力。

    第二天,我们来到距离赤坎华侨古镇10分钟车程的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立园、自力村景区游玩。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世遗之美,还可以品尝到塘口家宴、农家菜和煲仔饭。午饭后,我们来到塘口旧墟片区,漫步塘口感受乡村的独特风光,参观颇具特色的先锋天下粮仓书店。玩累了不妨走进无名营造社、懒猫咖啡店等来上一顿舒适的下午茶,享受慢时光。夜幕降临还可以来到开平不夜城(梦回开平·侨海华韵)游玩后前往百合镇美食街享用宵夜,品尝特色百合饺子。

    ★他山之石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

    非遗美食“湖云懒豆腐”

    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的“湖云懒豆腐”是一种传承数百年的特色小吃,以荞麦和大米为原料,经磨浆、煎制、切丝等工序制成,既是当地人的乡愁记忆,也是招待客人的美味。2020年,懒豆腐制作工艺被列入上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鹏返乡创业,成立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村民种植荞麦,并开发懒豆腐礼盒销往全国,年销售收入达400万元。同时,该产业延伸出休闲农业、花海观赏和研学基地,每年接待研学学生1.2万人次,形成“美食+农业+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