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镇街
上一版3  
解决堵点难点问题 共谋两地民生福祉
在文旅融合中升腾“烟火气”
以法治力量筑牢代表履职根基
引导孩子厚植家庭文明理念
群众“家门口”道路完成升级
带回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5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田镇东南村深挖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在文旅融合中升腾“烟火气”

大田镇东南村坐拥两大温泉景区,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显著。
大田镇将辖区红色教育阵地等与邻近连片景点等串珠成链,创新打造集红色科普研学、绿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初心之路”。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大田镇东南村坐拥两大温泉景区,又是中阳高速大田出入口的“首站”,区位优势显著。该村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并于2024年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选树培育名单。在恩平市、大田镇的支持下,该村发挥优势,在文旅融合中升腾乡村“烟火气”,书写“百千万工程”的新篇章。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谭锦波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驶上增收致富“快车道”

    金色的油菜花海与村落相映成趣,悠扬的音乐在人群的笑声中流动……今年初,恩平温泉嘉年华“田”园音乐节在东南村举办。音乐节以油菜花田为舞台,精彩的歌舞表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赢得阵阵掌声和呐喊声。夜幕降临,篝火晚会、幸运抽奖等互动环节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游客围着篝火,伴随欢快的音乐手拉手尽情舞动,玩得不亦乐乎。除了精彩的歌舞表演,活动还设置恩平特色美食区,大田豆角糍、大田豆角粉、朗西烧饼等地道美食,以及大田白菜心、大田慈姑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东南村是恩平温泉文旅产业发展的一颗“明珠”。该村拥有锦江温泉、山泉湾温泉两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又有镬盖山六壮士公园、励英学校两个江门市爱国主义、党员教育基地等,文旅资源丰富。其中,两家温泉景区去年获评“广东省职工疗休养基地”,山泉湾温泉还先后获得“广东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广东省首批温泉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是恩平温泉旅游的主阵地。

    目前,东南村有温泉酒店、民宿9家,客房合计962间,可同时接待旅客近2000人。今年“五一”假期,两个温泉景区客流如潮,成为恩平温泉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文旅产业发展推动村级经济壮大发展,去年,东南村村组两级总收入超14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超120万元。

    东南村温泉文旅经济全年“热辣滚烫”,文旅“溢出效应”显著,村民就业、餐饮业等均呈现向上向好发展态势。据悉,两个温泉景区的繁荣发展,累计为村民创造近500个“家门口”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本地就业难题,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该村敏锐把握发展机遇,善用山泉湾“精彩·夜侨都——食在五邑美食文化节”等招牌,创新举办“侨乡美食嘉年华·寻找故乡的滋味”美食擂台赛,鼓励温泉景区周边18家特色农家乐餐厅做强做优本土特色美食经济,“泡醉氧温泉,品河鲜山珍”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大批游客。随着游客纷至沓来,该村的“土特产”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该村联合朗底圩、朗西、朗北三个村(社区)成立“老村长山货集市”,以温泉景区为对外窗口,瞄准外地游客需求,推动贝贝南瓜、大田白菜心、大田慈姑等“大田优品”亮相湾区城市。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东南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精准把脉,塑造产业升级新亮点,整合村内闲置土地资源1.33公顷(20亩)打造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在充分发挥基地农业生产核心功能的基础上,与周边的温泉资源、文旅资源深度融合,共同构建集农业生产、研学观光、休闲采摘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综合体,进一步拓展农文旅产业的规模与影响力。创新引领,拓宽增收致富新途径。以升级改造的“初心之路”为突破口,联合朗底圩社区成立的红色初心旅游有限公司,全面整合并深度开发锦江河一河两岸的秀美风光以及全村的农文旅资源,推动文旅收入成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东南村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有效实现“颜值”与“气质”双提升,精心打造和美乡村,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匠心雕琢,塑造靓丽外观新景致。在上级部门单位和海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筹措资金约557万元,全力答好人居环境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和绿化美化基础题,成功获评“江门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下辖自然村牛坳村获评“广东省卫生村”。深挖底蕴,展现独特魅力新风采。主动探索,将辖区红色教育阵地等与邻近连片景点等串珠成链,创新打造集红色科普研学、绿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镬盖山六壮士公园—励英学校)“初心之路”,精心策划“榕荫古渡”“碉楼听雨”“醉氧秋千”等“网红打卡点”,成为村民乐享休闲、游客汇聚的热门之地。注重本土红色文化传承,组建红色故事志愿宣讲队,常驻励英学校、镬盖山六壮士公园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活水”滋润满村开花。聚力和谐,营造平安稳定新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我当一天网格员”活动,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