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产业版图中,广东华鳌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鳌合金”)如同一座从工业废品领域崛起的材料王国——2006年以53亩厂房起步,历经19年蜕变,如今已成长为总资产近5.4亿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家从废钢回收转型而来的企业,不仅突破高温合金超纯净化熔炼等“卡脖子”技术,将氧氮硫含量控制水平向国际顶尖的5ppm逼近,更建成江门首个民企二级保密资质平台,成为军工装备材料领域的新锐力量。其研发的3D打印粉末回收技术让废料重生利用率超70%,产品覆盖航空航天发动机、医疗人工关节等高端领域,在产学研合作中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先进金属联合实验室”,与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省科学院江门产业院成立“联合创新中心”,用“材料报国”的初心书写着从传统冶炼到尖端制造的跃迁传奇。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破茧起步,勇闯产业新征途
2006年,华鳌合金在江门鹤山市鹤城工业园二区正式成立。彼时,创始人带着在佛山回收加工废弃金属的经验,在鹤山购置了53亩地,建起了厂房,意图通过熔炼废料提升附加值。“一开始资金有限,只能小打小闹,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华鳌合金副总经理王颜臣说。
成立伊始,华鳌合金便引进了先进的8吨中频炉、AOD精炼炉和电磁水平连铸炉。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助力企业实现了从再生废料到产品的初步跨越。随着时间的车轮缓缓转动,华鳌合金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寻求突破的契机。2010年至2015年,企业成功通过ISO9000认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一座崭新的研发大楼拔地而起。与此同时,企业还着手建立铸造用合金标准,自此,华鳌合金正式踏上向高端铸造业转型的征程。
2016年至2018年,是华鳌合金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关键转折点。在这期间,广东省特种耐蚀耐热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企业内部成立。为了提升检测能力,企业从瑞士引进ARL4460光谱仪、碳硫分析仪等先进检测仪器,并组建了专业的检测中心。不仅如此,企业还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牵头制定了两项行业标准。王颜臣语气坚定地说:“这些成果的取得绝非偶然,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每一位员工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我们后续进军高端市场筑牢了根基。”
2019年至2022年,华鳌合金更是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企业顺利通过多项质量管理体系和实验室体系认证,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吨康萨克真空感应炉的引入,如同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其正式踏入航空航天发动机用高端材料行业。一时间,华鳌合金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航空航天和3D打印增材粉末领域。如今,华鳌合金占地面积达141692.44平方米,总资产近5.4亿元,近三年年均产值4.4亿元,在行业内已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创新领航,冲破技术封锁线
在华鳌合金,创新是流淌在企业血脉中的基因。“我们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华鳌合金研发经理全会峰说。
在创新战略布局上,华鳌合金有着清晰的规划。主赛道上,围绕主营业务开展渐进式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淘汰低附加值产品。在新赛道方面,积极布局航空航天、海域特殊材料及制品领域,从材料向制品延伸,增强产品竞争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华鳌合金打造了敏捷创新体系。公司设立了技术部研发中心、事业部研发组、创新突击队和研发项目合作组等混合型研发组织。在研发过程中,采用敏捷开发机制。“通过销售、行业交流、会议等渠道,我们积极挖掘预研技术或产品,一旦确定有潜力的项目,就迅速进入研发阶段。”全会峰介绍道。
比如在高温合金超纯净化熔炼技术的研发中,研发团队面临着重重困难。“国内高温合金材料制造水平与美国、英国等存在较大差距,纯净度、制造技术和控制水平都亟待提升。”面对这一“卡脖子”技术壁垒,华鳌合金的研发团队没有退缩,“我们采取全流程控制系统、脱氧氮硫熔炼工艺、去除夹杂浇注系统等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终于有效提高了合金的纯净度,这也让我们与英美等国的技术差距越缩越小。”王颜臣感慨地说。
在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方面,华鳌合金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先进金属联合实验室”,与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省科学院江门产业院成立“联合创新中心”,还计划与北京理工大学成立“海域材料联合实验室”。同时,企业内部设立了多个研发平台,包括“江门市特种高温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特种耐热耐蚀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24年更是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些平台的建立,为华鳌合金汇聚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在这里,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和理念,与行业顶尖人才共同攻克难题。”一位在华鳌合金工作的博士后说。
精益管理,铸就卓越品牌梦
走进华鳌合金的生产车间,整洁有序的环境、高效运转的设备,让人感受到一种严谨的工作氛围。华鳌合金对品质管理极为重视,全力推行精益化管理理念,致力于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在生产线上,每一个环节都被严格把控,从原材料采购时对供应商的精挑细选,到产品出厂前的多轮检测,都有一套近乎严苛的质量检测标准。
在品牌建设上,华鳌合金有着独特的定位。专注于航空航天、核电、海域装备行业的小众细分产品市场,开展客户化定制产品。王颜臣介绍道:“我们会深入客户企业,与他们的技术团队、生产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在为某航空航天客户定制特殊合金材料时,我们的研发团队与客户紧密合作,在实验室里反复进行实验,对配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成功研发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而在进军军工企业行列的征程中,华鳌合金更是全力以赴。军工领域对产品质量与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华鳌合金依托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团队日夜驻守实验室,对各类合金材料的性能进行反复测试与优化。“那段时间,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让我们的产品符合军工标准。”全会峰回忆道。
在材料研发上,华鳌合金针对军工应用场景,研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的合金材料。例如,为满足军工装备在极端环境下的使用需求,研发出一种新型高温合金,该合金具备卓越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在生产工艺方面,华鳌合金不断改进制造流程,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提升生产精度与效率。同时,进一步强化质量管控体系,在原有的严格检测标准基础上,针对军工产品制定了更为细致的检测流程,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多重检测。
经过不懈努力,华鳌合金成功进入军工企业行列。这一成果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声誉与影响力。如今,华鳌合金的产品在军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我国国防事业贡献力量。“能够进入军工企业行列,是对我们多年来坚持创新、严控品质的最好肯定。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聚焦核心业务,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领域,努力实现更大的发展。”王颜臣充满信心地说。
问道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烈军:
加强研发力度 实现国产替代
在华鳌合金,专家们播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攻坚克难,不断加强研发力度,获得快速发展的动力。在高端材料、高端制造技术被国外领先的情况下,华鳌合金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真空、非真空生产铸造合金材料及大型复杂铝合金铸件的生产厂家,从技术端与销售端同步发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值得关注的是,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与军民融合发展,为华鳌合金带来了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还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华鳌合金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批并设立了广东省特种耐热耐蚀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伴随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发动机、医疗的高速发展,相信未来华鳌合金能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带来更多的高质量、高技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