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夏日风徐徐
小暑
最是优美“小暑诗”
寻找都公庙
风采之缘
《古镇之夏》 阿永 摄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7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都公庙

    刘利元

    天气爽朗,晴空万里。一行人乘坐一艘木制大船从三洲港出发,沿着上川岛西海岸渐渐向南行驶。伴着一大片上下翻飞海鸟的清脆鸣叫,海面上撒网捕捞的三两渔船,还有几座耸立的碧绿小岛渐次映入眼帘。

    心想,乌猪洲快到了吧?同行的一位面庞黝黑的渔民大哥说,还早呢!刚登船的时候,我还感觉奇怪,怎么叫了一位渔民?原来水下考古队为了便于作业,专门租赁了这艘船作为辅助,连同船主一起雇佣。渔民大哥熟悉周围海域情况,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闭着眼睛都能说上来,寻找都公庙,有他做帮手,再好不过。船体比较大,有开阔的甲板,还有宽敞的船舱。上船的人,没有在船舱里待着的,都倚靠在围栏上,遥望前方。船行的左边,是绿油油的山头;右边,是一座挨着一座的青翠小岛,在海面上铺成一条精致的项链。渔民大哥说,这些都是无人岛,再往右便是下川岛了。船越往南开,天色越淡,海水越深,由出港时的灰白变为黄绿,又变为浅蓝渐至深蓝,最后有发乌的感觉。

    不知什么时候,渔船忽然转了方向,由南转东,而且正前方也变得逼仄起来,好像船体驶离海面,进入一条狭长的河谷了。目光不再开阔,左右所见均为高耸的岩壁,光秃秃的,赭红颜色,在太阳的照射下,火一般燃烧。天空不见飞鸟,只有淡淡的流云,丝带般漂浮。除了船体移动的“刷刷”水声,再听不到任何声响。船上的人好像全部屏住了呼吸,个个有头发往上竖立的感觉,大军出征般的威严肃立。有点儿像人工开凿的运河,但壁立千仞的宏大绝非人力所能为之。渔民大哥说,这是围夹水道,靠北边的山崖还是上川岛,靠南边的就是围夹岛了,是广东省内的7个领海基点岛屿之一,上面不住人,设有领海基点标志。

    船行驶得好快,十几分钟的时间,眼前变得开阔起来,由一个撑开的喇叭口进入无尽海面。目光所及,水天苍茫,传说中建有都公庙的乌猪洲在哪里呢?偶尔看到一两座岛屿,都不像猪的样子,而且体量极小,根本容不下一座庙宇。渔民大哥很淡定,眼光里看不到半点儿犹疑,只是静静地站立在甲板上,手搭凉棚,遥望前方。大约又过了十几分钟,眼前浮现一座深绿的山体,更形象一点儿说,是一座连绵的山脉。渔民大哥说,到了。大名鼎鼎的乌猪洲,《郑和航海图》绘制的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地“乌猪门”,《顺风相送》和《海国广记》中记载之“南亭门放洋,用坤末针五更船取乌猪山”,正在前方了!同样在《顺风相送》里记载的还有一段掌故,“乌猪山:洋中打水八十托,请都公上船。往回放彩船送者,上川、下川在内,交景、交兰在外”(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两种海道针经》向达校注:上川、下川二岛在广东台山县海域,交景、交兰在上、下川岛附近)。此番寻找,便缘由于此。

    渔民大哥指着海中的几块巨石说,都公庙就在前面了。木船尽力靠岸,奈何海水变浅,无法前行。正惆怅时,海面上驶来一艘快艇,原来早早做好了接应。快艇两三米长,除了驾驶员外,只能容纳两人。我与考古专家第一批下船,缓缓挪移到快艇上。等我们坐稳了,快艇发力抢滩。冲了一次,没能靠近。又冲了一次,终于靠近巨石。驾驶员不停地轰踩油门,将快艇紧紧顶在巨石上,给人感觉好像用胶水粘住了。看我和考古专家先后攀爬上岸,快艇掉头去接其他人。驾艇的小伙子一边转向,一边嘟囔:“幸好涨潮了,不然很难靠过来。”

    考古专家年过七旬,爬过巨石再上山,一口气都不喘。山体上满布灌木杂草,左右寻摸了几十米,都没有看到庙宇的痕迹。考古专家说,文献中记载的“庙”,极有可能是用几块石头垒着的,再仔细找找。抬头往山坡上看,果真在不远处发现一处神龛,左右护着两块平整的石头,正中间立着一块长满青苔的青灰色的像砖头又像瓦片的东西,上面盖着一块薄薄的石片,像伸出来的小小屋檐。虽然体量很小,但面朝大海,背靠青山,非常地神圣庄严。考古专家说,古代航行补给有限,从东往西一路都是近岸航行的,到了乌猪洲后便直插深海了,所以这里又有“放洋之地”的说法。“远风南浦万重波,未似生离别恨多。”前路茫茫,内心惴惴。故而船行此间,有了“拜都公”“还都公”的说道。“拜都公”之意好解。“还都公”,就有点儿像还愿了。正如《东西洋考》“西洋针路·乌猪山”中云:“上有都公庙,舶过海中,具仪遥拜,请其神祀之,回用彩船送神。”都公何许人也?同书同卷记载,“都公者相传为华人,从郑中贵抵海外,归卒于南亭门,后为水神。”

    找到了传说中的都公庙,一行人深感欣慰。先登岛的和后登岛的一起,站立在神龛前鞠躬默拜。登高远望,一艘艘满载集装箱的巨型货轮东来西往,船舷两侧激起道道浪花,行驶过的海面上闪烁着白色的亮光,与整体的蔚蓝形成明显的对比,真的好像用巨大的犁铧在海面上犁出道道深沟。苍茫南海,横无际涯。一代代远行人,风里来浪里去,从此岸到达彼岸,又从彼岸到达此岸。在无尽沧海里乘风驭波斩浪前行的,除了热血长流的身躯,还有巍然耸立的信念。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