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传捷报,硕果飘香谱华章。2025年,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江门一实”)高中部首次参加高考,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答卷——225人参加高考,146人达到本科高校录取条件,在生源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涌现出大批“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励志案例。其中,体艺类考生超九成达到本科高校录取条件,传媒类(戏剧影视导演专业)考生谭惠瑜文化总分421分,术科成绩246分(江门市排名第一);游泳专业考生冯丕文参加高校单招考试,文化总分455分,术科成绩92.5分,成功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游泳专业考生聂僖雯参加高校单招考试,文化总分459分(全国排名前九),成功被天津体育学院录取。复读生成绩进步显著,平均提分62分,历史类考生陈婕妤数学科目提分61分,总分提分108分,总分超过特控线。
“我们没有‘掐尖’的想法,只有‘点石成金’的决心。”江门一实总校长、高中部校长王协民表示。这所学校如何用三年时间,帮助一大批中考成绩平平的学生实现逆袭?笔者深入校园,通过访谈、课堂观察、数据剖析,揭开背后的教育密码。
文/图 吕中言
分层教学
不做“大锅饭”,实现“精准滴灌”
“教育不是刻模子,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一直以来,王协民都明确这样的教育理念,这也是该校高中部在生源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实现逆袭的底层逻辑。
作为一所注重“巧”干的现代化学校,江门一实高中部不做“大锅饭”,坚持实施精准教学,力争实现“精准滴灌”。该校以命题教研为抓手,积极打造教学资源建设、评价改革和课堂模式创新。在这里,教学不是“一刀切”的流水线作业,而是一场精密的个性化作业。该校将学生按学科基础、学习能力、目标方向等划分为不同类型,无论是专注于文化科目的学生,还是参加体育高考的游泳特长生、参加传媒高考的艺术特长生等,都能接受精准的教学辅导和足够的关注。
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江门一实高中部充分依托创新型个人教学终端产品“青藤智课”,进一步推进“精准教学、个性评价”,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该校根据不同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推出《高中部目标生精准辅弱工作方案》,利用晚修时间,对各年级目标群体学生的薄弱学科进行集中辅导。而在周末,因个人原因自愿留校的学生也能接受值班老师提供的免费辅导,从而全方位弥补学生课堂上的遗漏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为了能更准确掌握学生的复习备考状况,江门一实还积极通过考试分析诊断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每次考试结束后该校教学处都将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后,及时召开考试分析会,从年级、班级目标完成率、学科贡献率、班级学科比均值变化、班级学科目标生和临界生情况、培优辅弱效果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每次考试的目标生和临界生,再发给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让老师对所教班级目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王协民说。
告别“假性努力”
帮助学生一年提分108分
江门一实高中部首届毕业生马坚荣今年高考取得了600分的优异成绩。他坦言,如果是在三年前,没有想过自己能取得这样的高考分数。“刚入学时,我的成绩并不理想,但这三年来,自己一直处于进步的状态,尤其是在我被纳入‘精准辅弱’名单后。晚修时,我和另外几位学习情况相当的同学可以接受老师的定制化辅导,老师会根据我们的薄弱环节提前设定好不同层次的训练题目,每个薄弱点都标注突破时限。老师不是单纯讲题,还让我们当‘小老师’互讲错题。这种‘输出式学习’让我彻底告别‘假性努力’,成绩不断进步。”马坚荣说。
一年前,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陈婕妤决定来到江门一实再战一年。今年高考,她数学科目提分61分,总分提分108分,过特控线,成为江门一实的“逆袭之星”。“作为复读生,我深知自己的逆袭不是偶然,是学校用‘分层教案’‘错题再生’‘跨界辅导’等创新举措,把‘因材施教’从口号变成现实。那些晚修的灯火、教室的讨论声,还有老师写满批注的‘个性化提分表’,共同编织成我这一年的学习诗篇。现在回想起来,精准辅弱方案最珍贵的是让学生‘被看见’‘被重视’,比任何提分技巧都有力量,感谢江门一实,让我找到了热爱学习的理由。”陈婕妤说。
“体艺类考生不是‘差生’,而是被低估的‘潜力股’。”王协民表示,在江门一实,体艺类考生享有“双导师制”:文化课教师与专业教练共同制定课表,甚至利用晚自习时间“送课到画室”“补课到琴房”。这种“文专并重”的理念,让学生在考场上绽放光彩。
文化总分455分,术科成绩92.5分!这是江门一实游泳专业考生冯丕文参加高校单招的成绩单,他已提前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但在半年前,他还在为文化课焦虑,训练日记里还记录着学校的“特殊照顾”。冯丕文说:“学校为我制定‘早晚双线作战’计划:早上专业教练和文化课教师轮流辅导,冲刺阶段教练陪我训练到很晚,文化课老师还每周给我开‘小灶’。”
“我们不只是教游泳,还会教时间管理、抗压能力和团队精神。”江门一实游泳教练施洋潘星透露,学校为体艺类考生设计了“文化+专业+心理”三维培养方案,让大家实现全方位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游泳项目已成为江门一实的品牌项目。过去一年,该校有42人次在2024年广东省青少年游泳锦标赛、2024年广东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赛分站赛、2024年江门市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中国体育彩票杯2024年广东省青少年游泳锦标赛、2024年江门市“体育彩票杯”游泳锦标赛、2024年全国游泳俱乐部锦标赛等重要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该校还在2024年江门市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中获得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为学校获得2024—2028年度江门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游泳方向)作出了重要贡献。
家校共育获好评
让家长成为教育“合伙人”
江门一实高考告捷的背后,还在于该校积极构建有效的家校合作平台,依托成长导师模式,常态化落实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访、家长志愿活动、亲情阁等制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了有效的教育合力,让家长成为教育“合伙人”。
“江门一实给我的感觉是,从来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甩锅’。学校会从德育、学科成绩、考勤、体艺、情绪变化等多个维度,记录学生在校园内的成长轨迹,我们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定期拿到孩子的成长档案,并就其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江门一实学生家长陈先生展示孩子的“成长导师手册”,里面记录着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心理状态、教师评语等。在他看来,这是高质量家校共育的有力体现。
当被问及“首届高考”告捷的秘诀时,王协民展示了一组数据:教师人均听课超40节、备课组活动记录超200页、高三培优辅弱课时超400小时……“教育没有魔法,有的只是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
在“年轻”的江门一实高中部,教师用责任丈量教育的深度,学生用奋斗书写青春的高度,这些师生正以“实干者”的姿态,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