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心带致命病毒的蚊子
师生共探中医药奥秘
它们凭啥让孩子爱不释手?
这位医生从“胖大夫”变成“自律标杆”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5 年 7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体重都管理不好,谈何自律?”
这位医生从“胖大夫”变成“自律标杆”

运动已成为冯嘉威雷打不动的日常。

    在江门市人民医院脊柱关节骨病科诊室,副主任医师冯嘉威总以挺拔身姿和利落白大褂示人。若非亲眼所见他珍藏的“胖照”,很难将眼前这位体重稳定在70公斤、最轻时达到67公斤的医生,与十年前那个体重飙升至78公斤、穿38码裤子的“胖大夫”联系起来。他通过“轻断食+运动”的方法,三个月减重11公斤,并保持良好体重10年。而减重给他带来的,远非只是简单的体重数字变化,更是生活、精神的蜕变。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黎歆

    体重管理是自律的“显性标签”

    在冯嘉威的办公抽屉里,还躺着多张以前的工作照。摄于2012年的照片中,他面庞圆润,身形敦实,穿着38码的裤子还觉得略紧。彼时的他,体重秤指针稳稳指向78公斤的刻度线。

    “那时儿子刚出生不久,生活重心全在妻儿身上,加上医生工作忙碌压力大,平时就是家、医院两点一线,体重不知不觉就涨起来了。”冯嘉威笑着回忆。身高1.7米的他,大学毕业时也曾清瘦,但工作及成家后,无节制的饮食与缺失的运动,让体重悄然攀升至人生顶峰。“最重的时候78公斤,对于1.7米的我是超重了。”

    然而,超重并不是他开始减重的原因。

    转折始于2015年。彼时在广州进修的冯嘉威,偶然接触到一系列关于“时间管理与自律”的课程。“课程里一句‘如何成为行业第一’击中了我,做医生当然想成为领域内的佼佼者,但连体重都管理不好,谈何自律?又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人生?”他回忆,课程中提到“精力管理是时间管理的基础”,而肥胖者往往伴随精力涣散、自控力薄弱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体重管理是自律的“显性标签”。

    让身体学会与饥饿“和平共处”

    课程结束后,冯嘉威开始翻阅《轻断食》《像恋爱一样跑步》等书籍,一个看似与医学无关的“轻体计划”,就此在他的笔记本上初具雏形。其中“5+2轻断食法”让他眼前一亮:“原来饥饿感可以是享受而非恐惧。”

    什么是轻断食?冯嘉威介绍,轻断食不是长期节食,它通过每周中不连续的2天,每天只摄取500千卡(女生)或600千卡(男生)能量的食物,中间断食12小时,其余5天正常饮食,来阻止赘肉的“成长”,降低脂肪含量。

    改变,始于认知的颠覆,成于方法的践行。冯嘉威将轻断食日安排在相对清闲的非手术日,一般是周二、周五,早餐照常,午餐则简化为一个苹果、一个橙子或少量三文鱼,让身体学会与饥饿“和平共处”。

    “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饥饿的恐惧,甚至让我开始‘享受饥饿’。”冯嘉威说,书中实验展示了适度饥饿对激发细胞活性、促进健康的益处,“饥饿不是敌人,是身体重启的信号。”这种心态的转变,让他即使在手术后感受到饥饿,也能从容应对。

    另一方面,他也开始运动起来。他摒弃了复杂的装备和遥远的场地,推崇“简外跑步法”——下班到家,换上最普通的运动鞋和短裤,即刻在住所旁熟悉的软质跑道上开跑。“很多人觉得跑步难,其实可以从100米开始,第二天200米,循序渐进。”他特意选择医院附近的体育场的塑胶跑道,“减少启动阻力是坚持的关键,别让装备成为借口。”冯嘉威说。

    冯嘉威更清醒地认识到,相比运动消耗,控制饮食摄入对减重更关键,“跑5公里消耗的能量,可能抵不上一顿外食的热量”。为此,他开始从“外卖依赖”变为“厨房自律”。2015年搬入新家后,冯嘉威坚持早餐、晚餐在家烹饪,午餐则在医院食堂解决。“自己做饭是减重的‘秘密武器’。”冯嘉威说。

    自律生活带来蜕变

    改变,在三个月后开始显现。

    体重秤上的数字大幅下降,三个月减重11公斤,最轻时达到67公斤,且自带腹肌。裤码从38码骤减至32码,需要重新购置合身的衣裤。剧烈的变化甚至引来同事的关切:“不少人以为我病了,催我去做检查。”但是作为医生,冯嘉威知道这是身体正常的变化。

    最显著的变化是静息心率降至49次/分钟,接近运动员水平。“这是心脏效率提升的表现,它无须跳那么多次就能满足供氧。”冯嘉威解释,规律运动增强了心肺功能。虽然骤然瘦削让皱纹更明显,但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轻盈与活力。

    更深层的蜕变,在于生活方式的彻底重塑与心态的升华:

    三餐回归厨房:至今坚持在家烹饪三餐,严格控制外食频率与分量,从源头上减少过度摄入。

    运动融入基因:因膝盖不适,他后来转向游泳和居家力量训练,运动已成为雷打不动的日常。“一天不练,浑身不自在。”至今,他每天至少花10分钟做引体向上、核心训练。

    “享受饥饿”哲学:这成为冯嘉威最珍视的收获。“饥饿不再是需要立刻扑灭的恐慌,而是可以安然接纳甚至享受的状态。”值夜班时一个苹果果腹,他也能从容应对高强度工作。

    自律即自由:烟酒、无效社交被大幅削减,时间与精力重新聚焦于健康、家庭和专业精进。“减重没有刻意计划,而是自律生活的水到渠成。”冯嘉威说,近十年70公斤体重的稳定保持,便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减重带来的精力红利也直接反映在工作上。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他有时需要用专业的方法帮骨折患者进行康复复位,比如常见的肩关节脱位手牵足蹬法,需要医生有“大力气”,通过牵引、外旋、内收、内旋等步骤恢复患者关节正常位置。“以前做一下就觉得很累,现在感觉得心应手,应该就是运动带给我的变化。”冯嘉威说。

    小贴士

    减重要小心超负荷运动

    在减重的过程中,冯嘉威也曾遇到过误区。

    刚开始运动时的冯嘉威很疯狂,每天坚持跑步,五六公里不在话下,成功减重看到效果后,热情更加高涨了。

    但是不久后,冯嘉威的踝关节受伤了,只能被迫暂停跑步。“我那时候每天都跑,处于超负荷的状态,所以身体吃不消就受伤了。”他说,很多人跑步出现身体受伤,都是因为频率过密、强度过高,以及跑步姿势、场所不对,“只要运动得当,跑步也不一定会伤膝盖、伤踝关节”。

    冯嘉威建议,跑步时尽量穿跑步鞋,最好跑平路,不要跑斜坡或跑楼梯,这对膝盖压力较大。场地最好选择平软的草地,其次是塑料跑道,然后是平坦水泥路,尽量不要在坑洼不平的路面跑。跑步时,挺直腰背,注意做好运动前后的热身与放松。此外,每周跑步三次左右,每次在20—40分钟;运动时间最好是下午五六点,最晚不要超过晚上九点。

    “不管是跑步、游泳、打球,选择的运动方式对自己而言一定要方便,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下来。”冯嘉威说。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