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政务服务中心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窗口。江门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全国首家地级市综合行政服务机构,广东省“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的先行者。
自投身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以来,该中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日前,市行政服务中心继2015年后再获“全国文明单位”殊荣。
党建引领改革,赋能政务文明
细节之处见真章。走进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无障碍通道、低位服务台、爱心轮椅等无障碍设施映入眼帘,并有专人为特殊群体提供咨询导办、帮办代办、表单填写等服务。这些贴心举措,正是该中心以文明创建推动服务升级的生动缩影。
市行政服务中心着力打造“党建引领 服务提质 促企高质量发展”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该中心利用轮班、工余时间,采取“三餐制”“四个一”等学习方式,引导职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坚持开展“党员先锋岗”“最美政务人”评选等活动,打造一支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实绩突出的高素质为民服务队伍,涌现了“广东省最美政务人”等政务先锋,以党建催开文明之花。
“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市行政服务中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2024年政务大厅窗口受理业务量共计42.78万宗,12345热线受理业务量103.19万宗。
在“一门”服务改革中,市行政服务中心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积极推动“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精心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凭借出色表现,于2021年荣获广东省首届政务服务标杆大厅称号。
在“一网”服务改革领域,市行政服务中心多项成果领跑全省乃至全国,如港澳跨境通办、视频办、工程建设“全链办”、不动产“一窗通办”等。其中,“跨境通办”创新改革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报肯定,并于2023年入选广东省首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20个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即发证”,2023年被广东省工改办评为全省十佳优秀案例。
在“一线”服务改革层面,该中心将江门市12345热线打造成政务服务“总客服”、协同联动“总枢纽”、社情民意“总参谋”。全面推行AI工单、AI转办、AI回访,提升政务热线数智化水平,在2022年广东省12345热线服务能力测评中,江门位列前三。
创新服务举措,传递文明温度
为给企业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市行政服务中心于2022年在全省率先上线江门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该平台统一接处、统一分办,常态化落实“117”诉求响应机制(1小时内响应、1天内提出解决方案、7天内办结),对企业诉求7×24小时响应接办、全流程督办、限时办结。经过近3年不断发展,该平台已成为我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企业服务品牌,上线以来共受理企业诉求3.7万宗,累计为全市近百家小微企业紧急解决约4亿元贷款,为超1200家中小外贸企业办理免费保险申领,为近800家企业解决用工、人才引进、就业创业补贴等问题。
为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目前,全市已集中受理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超1000宗。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动、全流程跟办等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难事“有人管”“能解决”。
今年5月28日,“江门易办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启用,在实现“江门易办事”政务服务“好办”“速办”“通办”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企业全链优办”,以“企业所需”拓展“政府所能”供给,打响涉企服务品牌,完善企业综合服务体系。
此外,市行政服务中心聚焦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牵头组建市县镇三级政务志愿服务队,为有需求的企业和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办、帮办代办服务。自2022年以来,该中心累计开展义工活动超4000次,服务时长约5万小时,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
“全国文明单位是荣誉、是肯定,更是新起点。”市行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擦亮文明底色,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入政务服务之中,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