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放学的铃声响起时,开平市风采实验学校学生余乐盈快速收拾好书包,直奔学校的少儿科学创新体验馆。“我的行走机器人马上完成了!”此刻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抱着足球的男孩、拿着管乐器的团队、捧着棋谱沉思的少年……这些生动的画面,正是学校创新课后服务的最佳写照。
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开平市风采实验学校精心打造了涵盖学业巩固、艺体熏陶、科技创新三大类的二十余门精品课程,这所学校的课后时光,已然成为培养兴趣、锤炼品格、激发潜能的“成长魔法课堂”。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A 家校共育 减负增效
走进课后服务时段的普通教室,教师正俯身在学生张浩然的课桌旁,用简洁的图示分解一道应用题。“以前在家卡壳了,爸妈着急我也慌。”学生张浩然课后坦言,“现在不懂随时问老师,弄懂了再做,回家轻松多了,正确率也上去了。”
这正是风采实验学校课后服务的坚实“托底”环节——学科作业精准辅导。学校要求当天有教学任务的学科教师必须参与课后服务,确保学生遇到的问题能在校内“日清日结”。
“最大的改变是亲子关系的缓和。”四年级学生家长黄艳萍感触颇深,“以前辅导作业是家里的‘风暴时刻’,现在难题在校内消化了,回家后我们有了更多时间聊聊校园趣事,或者一起读读书,家庭氛围温馨多了。”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课后服务解了“四点半难题”的燃眉之急。家长周先生表示:“孩子在校内安全,学业有保障,还能发展兴趣爱好,我们工作安心,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开平市风采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权均介绍:“我们强调辅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并非简单看管。老师们会观察记录学生的常见错误点,进行小范围归类指导,甚至反馈到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形成‘课堂—作业—辅导’的闭环,真正为学业提质,为家长减负。”
B 多元课程 激发潜能
如果说作业辅导是课后服务的坚实根基,那么,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课程则如繁花,在校园各处次第绽放。学校通过开设管乐、舞蹈、合唱、创意绘画、书法等艺术教育,引导学生修身养性,同时还开设篮球、乒乓球、足球、中华武术、科学实验与探究等课程,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学生“人人有特长,人人会才艺”的美育教学模式,让学生“笑”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真正帮助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艺术之美,造梦生活。在洒满阳光的美术教室,画笔、颜料、马克笔成了孩子们施展魔法的工具。指导老师邓晓颖见证了腼腆女孩吴贝琳的改变:“刚开始不敢下笔,她现在能用作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艺术给了她表达的勇气,这份自信也带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图书馆内,学生廖铟雯是阅读分享课的“主力辩手”:“和同学们辩论书中观点时,让我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书也读得更‘透’了,写读后感也更有话说。”阅读课教师黄燕清深谙其道:“我们创设开放的阅读分享场所,鼓励学生们碰撞观点。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深度阅读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珍贵。”
英语角化身为热闹的“迷你联合国”。孩子们通过模拟点餐、问路、旅行等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以前不敢开口,怕说错。”学生罗睿儿带着兴奋的语气说,“现在和外教老师用英语聊几句介绍家乡开平,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少年科学创新体验馆是“奇思妙想的加工厂”。编程、机器人搭建、3D打印、激光切割技术……空气中弥漫着探索的热情。科创教师赖俊华表示,项目式学习让他们亲历“想法—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的完整流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挫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自然得到了锻炼。
音乐教室传出或雄浑或悠扬的铜管乐声。“吹奏时控制气息很难,但当和队友的旋律完美融合,演奏出好听的曲子,我感觉很棒。乐团让我明白,个人的精彩很重要,但融入集体才能奏出最强音。”学生刘乐阳分享练习感悟时说。
C 汗水浇灌 锤炼品格
绿茵足球场、篮球馆、武术训练区、体适能教室……是校园里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学生们在这里挥洒汗水,坚韧与协作的品格悄然铸就。
在武术队训练场,少年们目光如炬,马步扎实,出拳带风。“习武先习德,”武术教练朱敏聪边示范边强调,“礼仪、克制、尊重对手,这些武德精髓比招式本身更重要。在提升身体协调、爆发力的同时,感悟动静相宜、刚柔并济的智慧,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意志的磨砺。”
球类课程区域热火朝天。足球小将在绿茵场上奋力奔跑;篮球少年们运球突破、挡拆配合、奋力跃起投篮;乒乓球台前,银球如电,步伐迅捷,攻防转换只在瞬息之间。刚打完一场激烈篮球赛的刘燊同学,汗水浸透球衣却笑容灿烂:“和队友一起拼抢,靠战术配合赢球的感觉太棒了!这和在游戏里‘单打独斗’完全不同,是真正的团队力量!”
在体适能教室内,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综合性训练。体育教师黎植锋阐释其深意:“体适能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更是终身健康的基石。我们通过趣味化、阶梯式的训练设计,让学生理解科学运动的重要性,提升身体机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培养受益一生的锻炼习惯。”
“课后服务不是简单的托管,而是教育的重要延伸。”刘权均说。课后服务应该是五育融合的“新课堂”,是学生发现热爱、发展潜能、锻造品格的宝贵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