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黄泉泉和张文杰穿上熟悉的军装,踏进熟悉的军事训练场,亲切感油然而生。黄泉泉曾是海军部队的舰艇长,张文杰曾是空军部队的机载设备师。随着时间推移,转业成为他们人生的新转折点,二人告别了熟悉的部队,踏入江门政法队伍。在2025年江门民兵编兵工作中,经过江门军分区精挑细选,二人被编入市直民兵应急营,分别担任营长、教导员。
走上熟悉又陌生的岗位,他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同时也充满信心,誓要抓好民兵新质力量建设,提高民兵应急应战能力,打造一支随时拉得出、用得上的现代化队伍,在维护地方安全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江门民兵力量。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通讯员 郑发
退役后
他们再次穿上了迷彩服
“我转业到地方时间并不长,对江门的民兵建设也没有全面了解,为什么会选上我?”黄泉泉回想今年4月他接到民兵干部就职任务时,第一反应是惊讶。
从江门民兵队伍建设的部署来看,江门军分区的选择其实有迹可循。当前,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正处在提质增效的重要阶段,必须聚力加强民兵新质力量建设。近年来,江门民兵队伍建设不断吸纳各专业技术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年轻时黄泉泉和张文杰都怀着一腔报国热血,考入军校实现了自己的从军梦。
2004年,黄泉泉入伍海军,驾驭着钢铁巨舰劈波斩浪。“回首19年的军旅生涯,塑造了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忠诚的政治品格,培养了我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黄泉泉说。转业成为司法警察后,尽管工作环境和内容发生巨大变化,但军人的作风与担当始终伴随着他,让其迅速适应新角色,将部队的纪律性、执行力融入日常工作。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任务时,他能以军人的果敢和坚毅应对挑战,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与尊重。
张文杰则在空军凭借一双巧手,精心维护战机的“神经中枢”,确保每一次飞行任务安全无虞。“这段经历对我影响深远,空军地勤工作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能,在高强度压力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我锻炼了良好的心态和极强的适应能力,养成了一丝不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张文杰说。如今,他在市司法局负责行政执法综合协调工作,仍以军队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提前到岗,对当日工作进行细致规划,如同在部队制订飞行保障计划一般,确保各项任务有条不紊地推进。
多年的军旅生活,不仅磨炼了他们的意志,更让他们对国防事业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执着的坚守。这段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而对于江门民兵队伍建设而言,他们拥有丰富的军旅阅历和扎实过硬的军事技能,是推动队伍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
从劈波斩浪的舰艇甲板,到江门政法战线,再到如今身着民兵装备,黄泉泉说:“那份熟悉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我们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组织的信任与期待。”
新上任
他们推动民兵新质力量建设
当前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发展步伐加快,效能日益显现。近年来,无论是防风防汛,还是开平月山发生山火,江门民兵始终冲锋在前,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民兵应急营承担着重要的应急处突与救灾抢险任务,新任民兵营长黄泉泉在拿到民兵队伍名册后,认真研究了许久,在几个具备专业技能的名字上画了圈。他说:“民兵应急营主要承担应急救援、抢险救灾任务,要打造一支现代化民兵队伍,提升应急应战能力,关键在于抓好新质力量建设。今年,在军分区的领导下,市直民兵营优化了人员结构,注重信息化建设,增加了无人机等新兴领域的人才比例。在日常训练中,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黄泉泉表示,要鼓励队伍中精通通信、无人机操作等专业的人员发挥专长,积极推动新装备、新技术在民兵训练中的应用。无人机侦察、信息化通信保障等将成为重点训练科目,以建设一支全面、现代、过硬的现代化民兵队伍。
“我认为可以加强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提升民兵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创新训练模式,利用现代化训练手段和设备,开展实战化训练,能让民兵在逼真的环境中提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张文杰为此主动沟通协调本地企业和高校,为组建专业队伍征询意见建议、搭建合作平台。
作为市民兵应急营的“主心骨”,他们纷纷表示,要以身作则,严守纪律,在训练场上要求自己和队员们做到精确无误;在实战应用中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带领大家迅速执行任务,为队员树立榜样,将军队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在本职工作和民兵工作中不断传承和发扬。
“法治思维有助于我们明确行为准则的边界,精准把握纪律要求的内涵。”身为政法队伍干部,他们注重将民兵工作与法治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开展法治教育,提高队员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他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持续提升民兵队伍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进而增强民兵队伍的战斗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