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在广海镇靖安村,历经715年风雨的菩提“树王”傲然挺立,枝繁叶茂。这棵饱经沧桑的古树,如今正以蓬勃鲜活的生命力,见证脚下这片土地的华丽蝶变。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该村以古树为笔,饱蘸生态与文化浓墨,依托这一独特的生态与文化瑰宝,锚定“近郊型农文旅特色村”目标,大力改善村庄环境,推动产业升级。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台轩
古树新生
打造文旅“金钥匙”
踏入靖安村,苍劲挺拔的菩提古树群映入眼帘。在茂密树荫的庇护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悠然乘凉、闲话家常。
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这得天独厚的“绿色瑰宝”,精心雕琢,以“一树、两园、三廊、四旁”为功能布局,全力打造独具“海丝”风情的菩提古树公园。“一树”,即全力保护菩提古树,通过改善其生长环境,加强病虫害防治等,确保古树健康生长。“两园”,即建设古树公园和绿美家园,全面改善古树周边村庄环境,建成栈桥、环村步行径、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便利。“三廊”,即通过古树风景打造乡村景观廊,以村墙绘画生动展示烽火角水闸、海永无波、烽火台、灵湖古寺等历史文化图景,并结合周边稻田美景打造生态科普廊,让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四旁”,即开展路旁、水旁、宅旁和村旁景观提升工程,让乡村处处皆美景。
昔日的乡村角落华丽转身,成为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生态科研、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目的地。2024年11月,广东省定向联赛(江门·台山广海“海丝文化”之旅)在这里成功举办,参赛者们奔跑在绿美古树间,亲身领略靖安村的独特魅力和“海丝文化”的深厚积淀。
盘活资源
点燃产业新引擎
靖安村巧打“盘活牌”,让沉睡资产焕发勃勃生机。2024年,该村引入社会资本,成功盘活靖安小学校区旧址,“古韵树庐”精品项目应运而生。
今年春节,该项目的“网红打卡区”与“轻食餐饮区”开始试营业。古色古香的花窗前,身着汉服的姑娘们手持团扇,宛如从古代画卷中走出的仙子。游客携亲带友,于雅致庭院中围炉煮茶。光影交错间,人们拍照留念,欢声笑语回荡在乡村每一个角落。
“该项目的建设标志着靖安村旅游接待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有力带动周边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和文化载体建设,推动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家门口’就业开辟新路径。”靖安村党总支书记林建生说。
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依托菩提古树、“海丝”遗韵等核心资源,该村紧抓“大桥经济”机遇,串联周边资源聚力发展全域旅游。目前,该村成功引入富有台山风情的特色“铛铛车”,有机串联起广海渔港码头、菩提古树公园、“古韵树庐”项目,打造出一条“红(侨村文化)绿(古树生态)交织”、动静相宜的特色旅游动线。“海永无波公园—灵湖古寺—菩提古树公园”旅游路线成功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粤西“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游径,显著提升靖安村的文旅辨识度和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畅通脉络
铺就振兴“快车道”
交通曾是制约靖安村发展的瓶颈。为此,该村大力实施农村道路提质改造工程,近年来累计完成8公里生活道路100%硬底化,铺设1.1公里绿道,村民日常出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同时,广海镇开展靖安长安村至环城区边村道路改造工程,拓宽入城进村道路1.113公里,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让靖安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今年以来,该村持续发力,积极推进乐家村塘边至学生候车亭、朝宗村至南阳村主乡道等道路拓宽工程。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也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游玩体验,有效打通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优化游客体验,我们计划年内完善新能源车充电桩网络,规划建设4个充电桩并配套智能管理系统,着力解决游客和村民的充电难题。”林建生表示。
菩提古树绿荫成片,小桥流水潺潺作响,古树与鸟儿共同奏响一曲夏日乐章,村民在这和谐氛围中享受其乐融融的生活。